8月26日,伊朗与英国、法国、德国三国就核问题在日内瓦举行谈判。此前,英法德三国威胁称,如8月底前不能达成协议,将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恢复对伊朗的国际制裁。据悉,双方谈判未能就避免启动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几天,伊核问题面临关键抉择期,外交沟通能否达成共识,将是避免伊核问题失控和地区局势进一步紧张的关键。
“快速恢复制裁”箭在弦上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规定,伊核协议签署国有权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应对伊朗违规行为,且不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机制完成启动程序意味着恢复联合国此前对伊朗的广泛制裁,包括常规武器禁运、限制弹道导弹发展、禁止相关核技术、资产冻结等。
这一机制的有效期至今年10月18日。由于启动“快速恢复制裁”程序需要30天,欧洲方面希望在俄罗斯10月出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之前完成该程序,因此欧方卡住8月底“最后窗口”对伊朗施压。此前,欧洲三国提出延长“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有效期,即维持该机制有效但暂不启动,以此为外交谈判争取时间。欧方向伊朗提出恢复与美国谈判,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核设施核查,说明高丰度浓缩铀库存情况等条件。
目前,尚未有消息证实伊朗接受相关条件。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26日表示,英法德三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存在矛盾,三国一方面声称谈判,另一方面坚持通过实施非法制裁向伊朗施压。他强调,“伊朗绝不会在任何威胁下屈服,也不会以妥协换取任何形式的让步”。
此外,伊朗方面强调,“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应当按照联合国决议规定到期失效,欧洲方面延长有效期不符合决议原则。同时,伊朗方面并未完全拒绝延期可能,称是否延长2231号决议取决于联合国安理会。俄罗斯已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将决议延长6个月。
伊朗方面拒绝认可欧洲三国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合法性,认为欧洲方面屡次违反协议签署国义务,在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停止与伊朗经济合作,以各种名义施加制裁,支持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事实上不能再被认定为协议签署国。如果接受欧方条件同意延期,则意味着认可欧洲方面启动机制的权力,主动放弃机制到期失效要求。此外,俄罗斯所提交的延期草案未说明欧洲方面相关要求,获安理会投票通过的可能性较低。
美伊恢复核谈判氛围转冷
以色列和伊朗停火至今,美伊恢复核谈判氛围由热转冷,美方官员和媒体宣称所谓“近期举行谈判”均未发生。伊朗政府多次宣布,对恢复与美国谈判保持开放态度,但表示与美国进行“有效”核谈判的时机尚未到来,拒绝放弃铀浓缩权利,要求美国不得在谈判期间袭击伊朗。美国方面近期对与伊朗谈判的表态较为冷淡,鲜少提及恢复谈判计划。
日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公开场合表示,美国企图通过对抗迫使伊朗服从,那些主张与美直接谈判解决问题的人是“浅薄”的,伊朗将坚决抵制美国提出的“服从要求”。
美国虽未在欧洲三国与伊朗的谈判中现身,但处处显露出美国阴影。美伊第五轮谈判后,在双方未宣布谈判失败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支持以色列发动突袭,又直接空袭伊朗核设施,严重损害了伊朗对美国的微弱政治信任。
以伊停火后,伊朗国内关于与美关系的立场以及是否推进谈判存在分歧。哈梅内伊公开表态似乎一锤定音,说明伊朗高层判定,美国打着核问题幌子与伊朗谈判或进行军事威胁,真实目的是拔出中东反美“钉子”,迫使伊朗服从美国利益,配合特朗普政府掌控中东战略。近两个月来,以色列持续发出威胁,声称将对伊朗实施新阶段行动,再次发动军事打击。伊朗国内笼罩着战时氛围,围绕应对战争威胁展开政治调整,起用了前议长拉里贾尼担任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新组建国防委员会,建立战时指挥协调机制,宣布研制出新型战略导弹,开展军演展示武力。
如果欧洲方面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伊朗可能作出强硬反应,甚至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作为伊核危机始作俑者,需要认清国际格局和地区局势现实,从伊核问题本身出发,重返政治化解决渠道,巩固地区和平前景,避免陷入战争冲突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