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民营银行的“领头羊”,微众银行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曾一度风光无限。凭借腾讯强大的流量支持与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微众银行迅速崛起,成为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发展的标杆。
然而,近年来,微众银行却陷入了经营困境,业绩增速放缓、不良率上升、罚单频现等问题不断涌现,曾经的辉煌似乎正在逐渐褪去。
增长失速,盈利能力承压
2014年,微众银行在民营银行发展的东风中应运而生,作为我国第一家开业的互联网银行,其定位明确——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成立初期,依托腾讯庞大的用户流量,微众银行的业务呈爆发式增长。
从营收数据来看,2021~2023年,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9.89亿元、353.64亿元和393.6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高达35.76%、31.03%和11.3%。
净利润方面,2021~202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68.84亿元、89.37亿元、108.15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87%、29.83%、21.02%。
在贷款业务上,2021年底至2023年底,放贷规模依次为2632亿元、3370亿元、4145亿元,2022年贷款规模增速为28.04%,2023年为23%。这些亮眼的数据,彰显了微众银行在成立初期的强劲发展势头,稳居民营银行的头把交椅。
2024年,微众银行的发展势头急转直下,出现了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年度营收下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1.28亿元,较2023年的393.61亿元下降3.13%。
拉长时间线来看,其营收增速放缓迹象早已显现。从2021年至2023年,营收增速从35.76%逐步降至11.3%,2024年更是直接转为负增长。这一数据背后的象征意义不容小觑,标志着微众银行曾经的高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净利润方面,虽然2024年微众银行净利润为109.03亿元,同比微增仅0.81%,但与之前几年的增速相比,可谓是大幅放缓。2021~2023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87%、29.83%、21.02%,2024年的增速与2023年相比,下降幅度明显。净利润增长乏力,反映出微众银行在盈利能力上正面临着巨大压力,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严峻考验。

来源:wind
利息收入受限,个人贷款业务收缩
贷款业务作为微众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其规模增长情况对营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24年,微众银行的贷款和垫款总额为4359.76亿元,同比增长5.18%。相比之下,2023年的增速为23.00%,而2022年的增速为28.04%。通过往年数据对比可以清晰地发现,微众银行贷款规模增长停滞的问题愈发严重,尽管仍有一定的增长幅度,但较此前几年已经明显放缓。
利息收入作为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赖于贷款规模,贷款规模增长停滞,导致利息收入的增长也随之受限。2024年,微众银行的利息收入为407.19亿元,较2023年的397.54亿元仅增长2.43%,而利息净收入更是微增0.12%至301.98亿元,远低于往年水平。
在贷款业务结构上,2024年微众银行个人贷款出现收缩。年末个人贷款余额为2166.84亿元,较年初下滑4.76%。其中,核心产品“微粒贷”余额减少5.53%,笔均贷款额从2021年的8000元降至2024年的7200元。这一方面反映出市场环境变化下,个人信贷需求的波动;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微众银行在个人贷款业务上可能面临着竞争加剧、风险管控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弥补个贷规模收缩带来的缺口,微众银行加大了企业贷款发放力度。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企业贷款余额为2155.33亿元,已与个贷规模接近,且企业贷款增长18.18%,主要受益于普惠小微业务扩张。然而,通常银行的个人贷款平均利率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利率,如果微众银行也是如此,那么2024年该行加大收益率较低的对公贷款规模,收益较高的个贷规模却出现收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利息收入增长骤然放缓。
从不良贷款率数据来看,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呈现出不同阶段的变化。在2015~2018年,其不良贷款率仅为0.12%、0.32%、0.64%和0.51%,处于较低水平。但从2019年开始逐渐上升,2019~2021年,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4%、1.20%、1.20%;2022~2024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7%、1.46%和1.44%。
尽管2022~2024年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1.4%以上的相对高位,反映出微众银行在资产质量管控上仍面临一定压力,潜在的信用风险不容忽视。2024年财报显示,当年微众银行核销贷款176.15亿元,同比增26.94亿元,进一步凸显了资产质量方面的压力。
千万级罚单,合规问题敲响警钟
2024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官网披露的一张罚单,让微众银行数年前的多项经营管理问题被曝光。罚单显示,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客户进行交易共计五项违规行为,微众银行被警告并处以1387万元罚款。
这不仅成为2024年以来民营银行最大额的罚单,也是微众银行自成立近10年来收到金额最大的一笔罚单。同时,时任该行的零售存款部业务规划实施室经理、小微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助理等多名高管被罚,累计罚款金额24.75万元。
从时间线上来看,在微众银行所言2022年整改完毕之后的两年里,该行分别因为租金贷贷后管理不到位、汽车贷款首付资金及附加消费贷款用途审核不到位,商用车贷款金额审核不严等不同违规事项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处罚。
2023年因汽车贷款业务违规就被罚3次,累计金额近640万元。这些频繁出现的合规问题,反映出微众银行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合规管理未能跟上步伐,风控体系存在漏洞,对其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频繁的罚单和合规问题表明,微众银行必须将合规与风控体系的强化放在首位。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合规与风控体系,才能重新赢得监管机构和市场的信任,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曾经风光无限的微众银行,如今正面临着经营困境的严峻挑战。从业绩增长失速到合规问题频发,从业务结构调整压力到资产质量隐忧,每一个问题都亟待解决。未来,微众银行唯有强化合规风控、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找回发展的动力,续写辉煌篇章。但这一转型之路,无疑充满了挑战,微众银行的未来走向,值得市场持续关注。(《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