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 8 月27日消息(记者邹煦晨)2025 年以来,会计师事务所成为资本市场监管的焦点之一。央广财经按披露日期初步统计发现,截至8月26日,年内已有 38 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到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交易所的罚单共计149张,处罚金额高达1.5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696%。
受访专家指出,这组数据既体现了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更折射出行业在规范中寻求突破、在革新中迈向成熟的需求。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和行业共识的凝聚,会计师事务所将凭借专业力量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行业发展中的成长阵痛
近期,深交所在官网披露对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监管函,指其在海联金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同时对该所签字注册会计师刘玉显、李庆余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这只是今年会计师事务所被监管处罚的一个缩影。央广财经记者依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25年8月26日,以披露日期计算,今年共有38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到来自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交易所的罚单,合计149张,处罚金额达1.50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44.696%。其中,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这四家收到的罚单数量位居前列,均在10张及以上。

今年以来处罚数量排名前五的会计师事务所情况。
在处罚金额方面,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和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均被罚款超3000万元。另外,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均被罚款超千万元。

今年以来处罚金额排名前五的会计师事务所情况。
就单个罚单金额而言,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在今年年初被证监会罚款2965万元,为今年目前最高。原因是该事务所在中利集团2016年至2019年年报审计项目中未勤勉尽责,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今年则收到一笔 1181.6 万元的罚单,原因是其作为天沃科技 2017 年至 2021 年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勤勉尽责,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单个罚单金额排名前五情况。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当前审计行业面临的核心课题是如何平衡“市场竞争”与“质量坚守”,行业内存在的一些阶段性现象,如部分机构为拓展业务出现的价格竞争、审计独立性建设有待加强等,需要通过系统性改革逐步优化。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从行业机制角度分析认为,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上市公司聘请的专业服务机构,其执业环境具有特殊性,如何在服务客户与履行监督职责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全行业共同探索的方向。他提到,即便是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不断完善自身执业体系,这说明审计行业的规范发展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
从具体执业环节来看,知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提到,部分审计项目在收入确认、关联交易、资产减值等关键领域存在程序不够完善的情况,这反映出行业在标准化流程执行和风险防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问题正被行业主动正视,成为推动专业能力升级的动力。
某知名上市公司有关人士也表示,当前暴露的问题,是行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逐步释放,解决这些问题将为市场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监管引导与政策赋能双向发力
在行业快速发展进程中,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暴露出的问题,为推动行业自我完善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持续出台一系列举措,为行业健康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制度框架。
2025年4月,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修订印发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从完善备案要求、加强全流程监管、强化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三个方面入手,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一体化管理和质量管理,提升职业责任风险承担能力。比如,优化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流程,把紧备案入口,并加强首次备案后的持续管理,建立完善备案注销机制,推动形成有进有出、动态有序的备案管理格局。
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修订《办法》将推动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加大对执业能力和执业质量的关注和投入,以更好服务资本市场发展和维护审计市场秩序。
从监管实践来看,2024年证监会依法从严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39件,其中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案件95件,连续三年增加。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监管部门加大对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本质上是为了“以规范促信心”,通过明确执业底线,增强投资者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信任,这对行业长期发展是利好。
202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司法与监管协同工作机制,提升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效能。其中包括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支持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强化会商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提升司法强制执行质效等内容,为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智毅律师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监管推动审计行业及资本市场相关中介机构改革调整,虽然过程中会有阵痛,但长远来看,将推动行业形成 “重视质量、坚守诚信” 的新生态,让市场主体认清财务造假的高昂成本,从根本上遏制违规冲动。
2025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A 股市场共54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其中192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抽样审阅后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金融工具、资产减值、非经常性损益等方面存在会计处理或财务信息披露错误,并表示将持续跟进相关问题,加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刘志耕指出,这既指出了上市公司在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也为会计师事务所明确重点审计领域、有的放矢实施审计、提升审计质量指明了方向,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理念。
共绘行业发展新蓝图
当前,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田利辉院长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可以尝试构建“市场化定价+穿透式监管+行业生态重塑”三位一体机制。这需要开展四项工作:一是建立审计服务指导价体系,由行业协会发布分行业审计成本基准,防止“超低价竞标”;二是推行 “审计责任保险”强制化,要求事务所缴纳风险保证金或投保职业责任险,倒逼其强化质量控制;三是完善“黑名单 + 连带追责”制度,对重复违规机构实行“市场禁入”,并追究签字会计师终身责任;四是推动审计报告“双签制”,除事务所外,引入第三方独立复核机构,形成监督闭环。
刘志耕则提出立体化建议,包含监管机制、市场秩序、技术赋能和人才培养四个维度。他建议推行“审计质量指数”动态评级,让市场直观了解事务所执业水平;建设“全国审计证据区块链存证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审计证据的可信度和追溯性;加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将每年学时提升至60小时且技术课程占比不低于50%,通过人才升级带动服务升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表示,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协同发力:上市公司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筑牢合规经营根基,从源头上减少财务造假动机;中介机构要坚守职业操守,将勤勉尽责作为执业底线,通过专业能力赢得市场信任;监管部门应持续完善监管机制,既严格执法又做好服务指导,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投资者需增强风险意识,理性参与市场,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各方形成合力,构建起“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良性市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