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8 05:11:00 股吧网页版
“十四五”能源变革:在“规模扩张”中实现“质量跃升”
来源:中国财富网

  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发布会现场,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用一组数据拉开序幕:“‘十四五’前四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已达‘十三五’五年的1.5倍,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欧盟年度用电量;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

  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对“十四五”能源成就的全面复盘,更折射出中国能源体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深层变革。

  能源安全底座更牢

  “十四五”以来,全球能源格局剧烈震荡。地缘冲突频发、极端天气频现、能源转型加速。然而,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能源系统展现出惊人的韧性。数据显示,2024年7月单月用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平稳;全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王宏志将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概括为“三个强”。

  首先是自主保障能力强。通过强化煤炭兜底保障基础、深挖油气增储上产潜力、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国内能源生产加力提速,实现了消费增量90%以上国内自主保障。特别是,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其次是运行调节能力强,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能源储备能力稳步提升,油气“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大电网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建成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电源,电力用户响应能力释放。面对国际地缘冲突频发,全球能源供需大幅波动的外部环境,我国能源供需和民生用能始终保持平稳有序。

  再次是应急支撑能力强,我们布局建设国家级电力应急支撑体系,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着力提升煤炭、油气应急保障能力,能源电力系统长期保持稳定可靠运行,全国范围内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绿色转型重塑增长引擎

  “十四五”是中国能源绿色转型的“加速期”。

  据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跃升至60%,风光每年新增装机突破1亿、2亿、3亿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预计超额完成20%目标;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规模占全球风光总装机的47%,风光新增装机更是占到全球的63%。[1]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发动机”。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用“更快、更高、更优、更大”总结“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成就。

  “更快”指的是发展速度更快。“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亿千瓦级”,五年累计新增超11亿千瓦(从5.3亿到16.8亿),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80%。

  “更高”体现在电量占比更高。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的9.7%升至2024年的18.6%,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亿千瓦时,占比接近1/4,超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

  “更优”指的是空间布局更优。“沙戈荒”新增装机超1.3亿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超35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超4亿千瓦,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有700万家庭当上“光伏房东”。

  “更大”则是指全球贡献更大。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占全球47%,风光新增装机更是占到全球的63%。

  要素配置效率跃升

  “十四五”能源改革的关键词是“市场化”。

  发布会上给出的数据显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的10.7万亿千瓦时增至23.8万亿,占全社会用电量60%以上,注册主体增至97万(5倍增长),民营经济深度参与,电力设施建设民企占比超85%,充电运营民企超80%,10家民企参股5个核电项目,最高持股20%。

  李创军指出,改革核心是构建“1+6”规则体系(即1项基本规则+6项专项规则),打破地方保护与省间壁垒:“售电公司‘一地注册、全国共享’,节省成本超百亿;现货市场覆盖7省+省间,南方区域市场连续运行,成为全球最大‘电力超市’。”

  2024年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16%(电力热力超20%),可再生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远超80%[2] ;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投资近2000亿元,成为能源领域的新增长点。

  破解“风光电消纳难

  在“十四五”新能源装机量暴增、消纳压力凸显的背景下,如何让“风吹日晒”的绿电更高效地融入电网、服务民生?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在发布会上给出了一套“组合拳”,为新能源消纳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第一招是风光要稳。加快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通过提升风光电发电预测精度,让电站和电网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风光水火一体化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和联合调控运行,提升风电、光伏发电的自主调节和主动支撑能力。

  第二招是系统要强。要协同加强主网、配网、微电网建设,提升电网综合承载力,满足大规模新能源接网要求。积极推进跨省区输电通道和省间灵活互济工程建设,强化主网架结构,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动智能微电网建设。同时,通过新一代煤电改造升级、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大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第三招是市场要大。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完善与新能源发电特性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参与市场,扩大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模。优化省间电力交易,增强区域资源互济共享能力,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第四招是用电要灵活。充分发挥用电侧灵活调节作用,稳步扩大虚拟电厂的聚合规模,拓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更好地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

  第五招是政策要给力。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在促进新能源外送消纳的同时,通过发展绿电直连等新能源就近消纳新业态,拓展新能源消纳场景,提高新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设备输出”到“提供解决方案”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十四五”能源发展的另一大亮点。王宏志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十四五”以来我国在能源合作方面的成就。

  一是凝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共识。我们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科威特、阿联酋、丹麦、芬兰、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签署了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在今年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上,中外企业共签约了25个能源项目,签约金额约400亿元。

  二是深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合作。近十年来,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提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解决方案。中国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我们在东盟、中亚、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稳步推动清洁能源、能源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电力互联互通等各领域的合作。

  王宏志强调,一大批惠民生的绿色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在中东,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在沙漠中建起了“能源绿洲”;在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光伏+直饮水”智慧能源项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