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玉米价格下跌,主要原因除了政策性拍卖外,还有美玉米丰产预期愈发强烈。8月份是市场“新陈交替”的时间节点,东北大豆和玉米处于生长阶段,湖北、新疆等产区已有玉米零星上市,价格表现并不乐观。近期,笔者奔赴黑龙江、内蒙古大豆和玉米产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整体看,大豆开秤价预估在2元/斤,玉米开秤价预估在0.8~0.85元/斤。前期竞拍大豆和玉米的企业,面临还粮压力,在新季作物上市后会积极进场收购,预计对市场价格有一定支撑。
2023/2024年度可谓囤粮贸易商的“寒冬”,2024/2025年度情况略有好转,但粮食价格先扬后抑,尤其是在青黄不接的三季度,主要原因除了政策性拍卖缓解市场货源紧张外,还有美国丰产预期愈发强烈,国内外粮食价格均进入下行通道。国内方面,8月份是市场“新陈交替”的时间节点,东北大豆和玉米处于生长阶段,但湖北、新疆等产区已经有玉米零星上市,价格表现并不乐观。下游饲料及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等待价格跌至其心理价位时逢低建库。
作物涨势良好
新作生长情况:今年夏季黑龙江雨水充足且积温偏高,对大豆和玉米生长有利,局地有低温寡照或病虫害,但影响不大。截至8月中下旬,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大豆和玉米新作整体长势良好,仅个别地区有干旱情况(对产量影响不大),若后期无早霜影响,新季大豆和玉米丰产可期。
陈粮贸易情况:目前玉米和大豆陈粮市场价格低迷,手中仍有余粮的贸易商对后市的看法也不乐观,且随着新粮上市的临近,贸易商持粮惜售的心态减弱。
新粮开秤价预估:贸易商和加工企业普遍认为,今年大豆和玉米秋粮的开秤价会高于去年同期,但也没有太高期许。预估大豆开秤价在2元/斤附近(去年为2~2.1元/斤),玉米14个水干粮开秤价在0.8元/斤附近(去年为0.75元/斤)。
建库及还粮情况:贸易商建库意愿仍在,收购价格跌到位后(比如大豆价格1.7元/斤附近)、中储粮大量收购前,是贸易企业建库的好时机。后期还粮方面(企业从中储粮拍得粮食后上秋时要还粮回库),若企业积极收购则对市场价格有一定支撑,只是届时要看农户的售粮意愿。
从种植面积看,今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趋势较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去年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大豆和玉米种植效益差再度缩窄;二是近几年大豆种植者补贴、轮作补贴、密植补贴等逐年增加,刺激农户种植积极性提升。
新季作物生长方面,今年东北大豆和玉米长势良好。东北地区秋粮播种阶段雨水偏多,导致黑龙江大部分地区作物春播时间较去年晚一周到十天,不过因中美贸易争端又起及年后大豆价格出现反弹,农户种植大豆的热情较往年明显提升。众所周知,东北大豆蛋白含量跟天气密切相关,虽然今年光照时间较往年略少,但积温达到了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标准,因此作物整体生长情况良好。且今年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光热充足,墒情适宜,有利于春玉米、大豆、一季稻等作物生长。目前大部分产区作物发育期正常或偏早。
截至8月下旬,北方春玉米大部分处于吐丝期,新疆北部部分产区玉米进入乳熟期,西南产区玉米大部分处于吐丝至乳熟期、成熟期,春玉米整体发育期正常或偏早3~7天。华北、黄淮大部、西北地区夏玉米处于拔节期,河南部分地区进入乳熟期,西南大部分地区处于吐丝至乳熟期,整体发育期正常或略偏早,不过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夏玉米发育期略偏晚。
从调研地区及地块来看,大豆方面,黑龙江东部的佳木斯地区作物株高低于伊春地区,但大豆谷粒情况较好,整体看蛋白含量不会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且从豆节和豆荚数量看,整体情况好于去年。
玉米方面,之前内蒙古海拉尔周边地区土壤较干,玉米植株卷叶子情况偶有出现,但之后的降雨缓解了干旱。内蒙古以及齐齐哈尔地区玉米长势不错,整体株高高于去年同期。截至调研结束,并未看到大面积虫害或病害情况。
另从贸易商与农户心理来看,近两年,大豆贸易端最受关注的是拍卖还粮环节。由于中储粮的规定,拍卖粮价格随行就市,但大豆还粮价格却固定在4200元/吨,即2.1元/斤,因此相关企业大多想在上秋大豆价格在2元/斤之下时收购新粮。不过,由于去年部分农户卖粮时机不对,没能吃到后期大豆价格反弹的红利,因此今年上秋农户或有惜售心理。
今年整体包地成本下降,因此农户卖粮的价格预期普遍不如去年。比如七台河地区的包地成本从12000元/垧降至10000~11000元/垧,黑龙江伊春嘉荫农场的包地成本和去年基本持平,在11500~12000元/垧,包地农户整体种植成本在16000~17000元/垧,农场种植成本大约比农户高1000元/垧。
去年上秋后国产大豆价格一路走低,因此部分在盘面进行套保的企业并未吃到收粮价格低位与还粮价格高位的“价差”红利。且市场普遍预期今年秋粮丰产,因此贸易商对盘面套保,以及“洗基差”操作的态度相对谨慎。
总体看,目前东北主产区余粮优质优价,但粮源稀少。8月以来,东北主产区大豆价格稳中偏弱,基层余粮见底,贸易商手中的库存也逐渐减少。储粮大豆拍卖的持续进行,给现货市场带来一定补充。从拍卖开始,截至8月下旬,中储粮拍卖粮的成交率偏高,且均溢价成交。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基层粮食市场占有率在不断减少,部分贸易商需要采购一定数量的陈粮来维系客户关系。不过近期中储粮下调了拍卖底价,使大豆现货市场价格的支撑减弱,同时,主流市场普通粮质的商品粮不断受到来自拍卖粮的压力,大部分贸易商提货心态较弱,多以消耗库存为主,以观望心态迎接新粮上市。
开秤价大概率略有提升
目前市场对新季大豆和玉米后市价格的看法不一。大豆开秤价预估普遍在2元/斤,玉米开秤价预估略有争议(0.8~0.85元/斤),目前看大概率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不过目前东北新季大豆和玉米并未上市,下游企业仍需采购陈粮加工生产,整体价格跌幅可控,且当前2024年的玉米陈粮已经不多,且陈粮成本偏高,贸易商有一定挺价情绪。当前距离新粮初步定产定价还有1个月时间,建议贸易商及时锁定利润。而前期竞拍大豆和玉米、面临还粮压力的企业,在新作上市后肯定会积极进场收购,预计对市场价格有一定支撑。
月间价差套利方面,目前玉米1月和5月合约价差在-68元/吨附近,处于近十年来同期的偏低位,主要原因是新作有丰产预期,所以近月合约价格走势弱于远月合约,且1月为每年的卖粮小高峰,盘面支撑减弱。从历史趋势看,1月和5月合约价差大概率震荡走缩,因此投资者可逢高做缩1月和5月合约价差。目前豆一期货1月和5月合约价差并未出现明显趋势,投资者可继续观望,另外,可以考虑买入11月合约卖出1月合约的套利操作。
(作者单位:徽商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