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8月28日晚间,大丰实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随着开工项目增加,公司业绩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52.16%;归母净利润7519.12万元,同比增长56.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724.48万元,同比增长62.27%,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上半年国内文旅消费需求尚未充分释放的复杂环境,大丰实业以“韧性生长、价值跃迁”为年度主线,坚定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战略,在组织、技术、品牌与资本四个维度同步升温,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经营质量与盈利能力。
公司依托在舞台机械制造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项目经验,成功推动上海西岸大剧院与黄浦文化中心同步落成,以“专业剧场+演艺新空间”的双轮驱动模式,重塑城市文化地标。在此基础上,公司持续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聚焦“文化+体育+旅游”核心赛道,加速构建多元化的增长引擎。
在国内市场稳扎稳打的同时,公司加速国际化布局,推动从装备出海向创意策划、标准理念出海。继成功交付杭州亚运会项目后,公司凭借创意策划与系统集成能力,获得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运会开闭幕式及火炬系统的独家创制权,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大型国际赛事服务中的领先地位。此外,公司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智能演艺装备集成系统“一带一路”推广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名单,显示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在内容创新层面,大丰实业自有夜游IP《今夕》系列步入“自催化”发展阶段,持续释放规模效应。新作《今夕东丽湖》首创“多视角行浸式”观演模式,AR交互歌词剪影系统让声光立体叙事触手可及;曲阜《鲁源奇妙夜》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探索孔子故里文旅融合新范式;青岛东方伊甸园则以生态主题打造可步入的“科学诗篇”,为游客提供独特体验。随着多个项目并行推进,公司在内容创作、技术复用与文化表达上形成乘数效应,内容边际成本呈递减趋势。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加码高端智能制造。大丰文体创意及装备制造产业园(三期)暨无人驾驶轨道观光车系统生产项目正式开工,定位全国领先的智能轨交制造基地。公司自主研发智能列控平台,融合自动驾驶与清洁能源技术,推出零排放、高安全、可主题定制的沉浸式交通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已成功落地青龙山天空胶囊、西安丝路欢乐世界“海市蜃楼”等重大项目,构建“自然景观+人文IP+载具叙事”的商业闭环,开辟文体旅融合新场景。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前沿科技应用上迈出重要一步。报告期内,公司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及股权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文体旅”这一高潜力交叉赛道。双方将依托“技术+场景+IP”三螺旋模式,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文娱、体育、商业等多元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驱动文旅行业价值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