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王天乐、任妍)8月26日,由人民网·人民数据主办的“2025人民数据大会”在深圳启幕。围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汇聚行业智慧,探讨前沿趋势,分享实践经验,深化合作共识,共谋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创新路径。
大会期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公共数据开发还是AI技术应用,数字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平衡“价值释放”与“风险防控”,既要通过机制创新激活数据与技术的潜力,也要靠制度设计筑牢安全与公平的底线。
谈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孟庆国表示,这一机制正是平衡公共数据高价值与高敏感性的核心探索。目前国家与地方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实践,多地成立数据局、数据集团,构建“政府监管+专业运营”模式,数据集团对政务数据、社保医疗数据等核心公共数据进行加工、清洗、脱敏,或搭建可信数据空间,让数据安全流向市场端,既为金融、投资领域提供精准的企业画像与信用评价,助力产业发展,也为公共服务优化提供支撑,阶段性成果显著。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数据加工标准,扩大授权运营范围,持续释放数据要素红利。
针对AI赋能基层治理,孟庆国认为,基层需从三方面适配技术变革。一是打破“数据孤岛”,破除部门壁垒,整合分散在各系统的治理数据,形成高质量数据集,为AI大模型应用奠定基础;二是创新合作机制,借力外部技术企业的算力、模型资源,弥补基层专业能力短板,构建“基层组织+技术方”协同模式;三是提升人员素养,强化工作人员的数据意识与AI认知,让技术真正服务于风险预判、精准服务等治理需求。
孟庆国同时提醒,技术是双刃剑,需以制度引导向上向善。要规范数据处理流程,严守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底线;建立数据质量审核机制,避免数据偏差导致决策异化;还要关注数字鸿沟,通过保留线下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确保技术普惠,让数字化治理始终围绕“为民服务”核心,守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