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西下,热浪渐退,湖南的夜晚开始苏醒,街头巷尾重新聚拢人气,人声鼎沸处,尽显夜间消费的蓬勃活力。

图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的夜景。新华社记者余春生摄
夜幕降临,湘西永顺芙蓉镇的灯光依次亮起,瀑布在光影装饰下宛如银练,土家吊脚楼群在夜幕中勾勒出错落的天际线。街巷里,游客摩肩接踵,不少人身着民族服饰拍照留念,银饰叮当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在瞿章勋经营的永顺莓茶非遗工坊里,晚上九点到十点总是围满了人,游客们好奇地观看炒茶师傅现场演示传统制茶工艺,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愿意慢下来体验。”瞿章勋告诉记者。
长沙望城的铜官窑国风乐园则以“超级夜场”模式成功吸引大量客流。“我们今年暑期首次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4点,夜场票入园时间提前至下午4点,并推出了多档王牌夜游项目。”铜官窑国风乐园首席品牌官潘杏琼介绍,效果立竿见影——今年暑期入园人数同比增加45%,夜场票入园人数更同比增加56%。

图为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处露天音乐会现场。新华社记者余春生摄
当夜幕点亮三湘四水,创新的文化供给正成为湖南“夜经济”的一抹亮色,多元业态在夜色中交织出“一城一韵”的人文厚度。
“直播间的朋友们,欢迎来打卡古街夜生活!”夜色深沉,湖南省新化县向东街,网络主播热情推介街区特色。现场,游客踏着古朴青石板路漫步,体验各式消费新业态带来的烟火气。
这条地处资江河畔的历史街区,至今留存有弄堂、阁楼等历史建筑200余处。“今年暑期,我们聚焦街区历史特色推出‘夜游文化市集’‘活力山城直播’等活动,引入酒吧、茶馆、乐队演出等新业态,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街区运营单位、新化县安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澍介绍。
梅山武术、新化山歌等非遗展演活动吸引游客围观,热辣鲜香的三合汤、新化牛肉面等传统美食引人驻足消费……业态新、人气足、文化味儿浓,文旅深度融合,正释放老街夜间消费新活力。数据显示,暑期以来,向东街夜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不少小商铺夜间营业额破万元。
湖南博物院也于今年暑期再度开放夜场,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每周二至周日延长开放至20:30,让观众可避开高温,畅享“博物馆奇妙夜”。博物院还策划了系列夜场活动,如专题讲座、音乐会、集章打卡等。不少外地游客甚至拖着行李前来参观,沉浸于这场“文化夜宴”。

图为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商圈的夜景。新华社记者余春生摄
长沙新消费研究院产业研究负责人黄偲表示,“夜经济”正从传统的餐饮购物向沉浸式、情感体验型消费延伸。“紧扣这一消费新动向,湖南多地积极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夜间经济的品质与能级。”
这一趋势在娄底得到了生动体现。今年夏天,随着“娄超”赛事热烈启幕,娄底创新推出“娄优优”票根经济平台,将观赛热情延伸至夜间消费场景。球迷通过扫描足球票根上的二维码,即可享受覆盖全市景区、酒店、运动场馆、文化场所及餐饮等多种业态的专属优惠。
娄底巧妙将赛事IP转化为拉动夜间消费的“超级接口”,不仅点燃了城市的运动热情,更激发了夜间经济活力。浓厚的烟火气中,集文化、体育、消费于一体的夜间新生态正在形成。(记者余春生、谢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