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题:东西南北,“会”天下商机
新华社记者董越
今年以来,中国密集举办各类区域博览会。除了27日在吉林长春开启的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拉开帷幕;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精彩亮相;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接连举办……从南到北,自东向西,一系列博览会蓬勃开展,人潮如流,精彩纷呈。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贸易盛会,还是聚焦前沿科技的行业专业展,区域博览会立足特定区域,辐射周边各国,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多元、充满活力的“会展矩阵”。这些平台,正在成为汇聚全球商机、推动国际合作、共享中国机遇的重要载体,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爆棚的人气,源自中国机遇的引力。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扩大,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消费转型不断提速,中国市场的潜力还将被进一步激发,这对各国企业的利好不言而喻。巴西247新闻网刊文说,中国市场为巴西提供广阔机遇。斯里兰卡《每日新闻》表示,中国市场对当地传统商品的需求持续强劲。探索中国市场、分享发展红利成为各国企业的普遍愿望,而一系列区域博览会则为各国企业深入了解中国提供了宝贵契机。斯里兰卡贸易、商业、食品安全与合作发展部部长瓦桑塔·萨马拉辛哈说,中国-南亚博览会充分展现了中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技术变革领域的成就,中国正将新发展机遇的“蛋糕”与南亚国家分享。
如今,区域博览会早已超越传统商品贸易范畴,成为新技术、新业态碰撞融合的创新载体。第七届中阿博览会首次设立“丝路电商”合作创新发展大会,旨在深化中阿数字经济合作;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首次设立现代化产业馆,汽车、卫星、轨道交通、碳纤维、生物制药等领域新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区域博览会不再只是地区特色产品的“展示厅”,更成为携手探索未来的“试验田”,为区域内外国家联动合作注入新活力。匈牙利出口促进局局长加博尔·耶奈伊说,中国的开放之举不仅为匈牙利带来新的出口机遇,也为“服务中国和全球市场的联合创新和技术合作打开了大门”。
一系列区域博览会硕果累累,惠及各方,促进各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共赢实践样本。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共签约投资合作项目31个,总投资额达136.09亿元,较上届增长33%;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举办采购签约、贸易促进等活动80余场,进口采购订单金额达109.8亿元……斯洛文尼亚国民议会副议长梅拉·霍特说,“分享的喜悦是双倍的喜悦”,中东欧博览会不仅是一场商品交易会,更是共同成长的催化剂。津巴布韦《记事报》主编劳森·马贝纳说,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展现了非中在经贸领域合作的光明前景,必将加速非洲大陆的工业化进程。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此背景下,中国继续敞开大门,通过举办一系列区域博览会,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贸易畅通和互利合作,彰显了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携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姿态。博览会上的火热场景也充分证明,开放合作才是人心所向。这是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
从东北亚到阿拉伯地区,从非洲到中东欧,这些联通东西南北的盛会,不仅是商品与技术的展示舞台,更是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迎挑战的生动实践。开放的中国正以区域博览会为媒,整合全球资源,与各国共促开放合作,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