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成都8月28日电(记者袁波)记者28日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成都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简称《政策》)近日印发,重点聚焦要素供给、场景应用、生态优化、品牌塑造四大方向,制定了8条、12款政策,旨在通过夯实人工智能要素、深化场景应用、营造良好生态、提升行业影响,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聚焦“要素供给”,助企降本增效。《政策》提出,鼓励优质算力普惠供给,每年发放不超过1亿元算力券,最高可抵扣不超过60%的算力购买费用,每家算力需求方每年累计可领取最高500万元算力券。鼓励数据中心绿色发展,对新获批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聚焦“场景应用”,鼓励创新示范。成都鼓励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支持企业联合场景应用方、高校院所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展“人工智能+”行业应用联合攻关,打造标志性应用场景。每年遴选不超过20个标杆场景,按实际投入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聚焦“生态优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成都鼓励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创新,对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个人或团队,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人工智能理论创新,对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上有重大突破或重要影响的个人或团队,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天使、风投、私募等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聚焦“品牌塑造”,提升行业影响力。鼓励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爆款”产品,对新进入国际国内权威榜单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入选国家部委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当前,成都已构建起市、区两级联动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体系,政策资金总规模超10亿元。市级层面,成都先后出台《成都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成都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区县级层面,各地先后出台《四川天府新区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专项政策,为成都做强人工智能产业链承载地功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