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9 00:36:40 股吧网页版
大学专业三年优化启动 急需学科专业实施超常布局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金叶子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都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质,这也对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提出更高要求。

  8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公布,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方案》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等。

  加速交叉学科布局

  随着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近年来也提升了对交叉学科的重视程度。

  本次《方案》提到的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也是多个高校近年来所加强布局的重点。

  202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将交叉学科新增为第14个学科门类,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两个一级学科。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455所高校共设立了616个交叉学科。

  另据此前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新版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由111个变为117个,自2023年起实施。在这一新版目录中,交叉学科作为一个门类正式“入驻”,下设7个一级学科,分别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和区域国别学。

  对交叉学科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学科目录上。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第九大学部:交叉科学部。该部下设4个科学处,分别聚焦物质科学、智能与智造、生命与健康、融合科学领域。在社会层面,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科学探索奖”设立的9个获奖领域中,也包括了前沿交叉领域。

  东部C9高校的一位机械工程专业教师就告诉第一财经,本科毕业后,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深造,“本科还是通识教育,而现在比较热门的新工科基本都是交叉学科,选择这些领域深造也意味着未来的就业机会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未来的科学技术形态还难以预料,不一定是今天所能想象的。但从趋势性、方向性上可以前瞻预判,比如未来健康、未来能源等方向一定是聚焦的重点。作为高等学府,学科布局也要顺应“大学科时代”的特点以及未来科技形态,进行相应调整和重塑。

  他说,上海交大在建设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时,聚焦能源与健康行业塑造“极交叉”的学科形态,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不同学科,形成自己的培养计划,如选择“电化学+材料”,或是“人工智能+生物”等。此外,在重点领域布局核聚变的仿星器路线、拓扑量子计算等,用于重塑传统的电气和计算机学科。其中,作为一种磁约束聚变的实验装置,仿星器近年来异军突起,很可能成为最快商业化落地的路线。

  复旦大学近年来也率先在集成电路、国家安全、纳米科学与工程、人类学、医疗管理等领域建设了若干学科专业,并实施学科交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以项目制运行模式,聚焦人工智能、中华文明、社会发展、前沿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依托重大科技攻关与社会发展命题,设置聚集多学科资源的博士生培养项目。同时,实施专项招生计划,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

  今年,复旦的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全部亮相,学院院长全部由相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担任,并全部采用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本研融通模式。复旦大学副校长、未来信息创新学院院长周磊介绍称,例如集成电路领域推出7年制的“星陈计划”(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本博融通培养项目;本硕融通拳头产品“香农计划”——为工科量身打造,实行相辉荣誉学员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全程导师,支持课程灵活组合与免试直通深造;未来信息领军班联合企业高管与科创先锋作为顶尖导师,以真实研发和精英圈层强化实战能力,培养未来电子信息行业的领军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超常布局新兴学科专业,论证增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牵头起草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指南,率先申报低空领域一级学科,带动了全国120多所学校申报增设低空领域的一级或二级学科;全国首批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等本科专业。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根据麦可思研究统计,自2023年2月《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发布以来,两年间高校新设本科专业3229个(不包括第二学士学位、学制调整及学位授予门类调整等情况,下同),撤销专业2534个。其中,工学专业调整力度最大,新增专业1395个,撤销专业达823个。

  而在交叉学科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专业增设火热推进。例如调整力度较大的工学,新增专业名称中带“智能”的人工智能(94个)、智能建造(83个)、智能制造工程(72个)专业被大批高校新增设置。

  人工智能专业火热的背后,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推动了以数字经济为发展趋势的变革浪潮。据人社部《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

  2018年,人工智能专业首次获批。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的数据显示,至2024年的7年间,已有621所高校备案和审批通过人工智能专业。

  此次《方案》提出,实施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加快教学内容迭代,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事实上,从中央到高校,都在为人工智能赋能专业、产业以及两者的融合作出部署和支持。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方面,提出强化人工智能跨学科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8月28日,教育部官微发文称,工信部表示,支持重点领域产教融合联盟建设,拓展“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调动产业资源支撑人才培养;结合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支持高校参与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推动产业创新中丰富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学科专业。

  去年秋季学期,复旦大学推出“AI大课”。作为覆盖全体本研学生的计划,AI大课的AI-BEST课程体系从四个维度来设计,包括AI通识基础课、AI专业核心课程、AI学科进阶课程和AI垂域应用课程。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程远对记者介绍,如今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垂直的行业领域都在因人工智能发生改变,AI大课中的AI-T课程的设计就是关注垂直领域的具体问题,以及产业急需的问题,来培养懂人工智能,且能够实践的顶尖交叉型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在署名文章《以工程智能为突破口赋能学科转型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写到,应强化工程智能赋能,推动学科转型发展内涵升级。他认为,当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机制亟待改变,不同知识体系之间利用自身特有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创造出的学科的“高墙”正在被打破,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转型发展、内涵升级正在成为共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