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向上的火苗正以厚积薄发的方式喷薄而出。
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前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7月同比下降1.5%,降幅较6月收窄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缩。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尽管依然呈负增长态势,但制造业尤其高科技制造业表现亮丽,7月高科技制造业利润由6月的下降0.9%转为增长18.9%,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起到引领作用。
中国经济中的新生力量正在快速成长,生物医药行业多年“卧薪尝胆”,靠长期的抗跌打能力锻造出国际竞争力;人工智能行业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坚强韧性,在相对不利条件下,通过探寻差异化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了在AI国际竞争中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
这些鲜活的案例,展现中国企业不缺乏敢闯敢干的劲头,不缺创新能力,只要给予合适的自由施展空间,就会如野草般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当然,许多领域企业展现出的创新动能,离不开市场对创新发展的强烈共识和鼎力支持,27日国产AI芯片企业寒武纪股价超过贵州茅台,成为国内资本市场股价最高公司,反映市场用清晰的投资逻辑和叙事结构表达这样一个共识:对致力于科技向上爬坡的企业,投资者愿对此打满预期,甘愿为未来进行风险投资。
在资产荒已在金融市场盘根错节多时、严重侵蚀金融企业增长曲线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者对寻求向上技术突破的企业给予更高预期和高风险估值,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惺惺相惜。6月23日以来的这轮市场行情,以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为主推动,这是冒险者们自发分工合作、双向奔赴的一种向上突破的场景。
高科技企业日益汇聚的市场竞争力和向上突破能力,用鲜活事实证明,要护航高科技企业健康发展,至少需守住两条底线:一是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相信企业家知道如何经营企业,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一是对高科技企业最好的支持是放手和放权,真正为敢闯敢为的高科技企业提供可行、可信的市场自由施展空间,降低企业的监管成本,保护好企业的产权、治权等,高科技企业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承接起经济转型升级的重托,成为消化经济存量风险、开拓新发展可能性的生力军。
当然,高科技制造业的亮丽表现,预示经济结构性分化走势将日益突出,这既给予人们希望,又提醒人们结构转型面临的复杂困境。数据显示,上游原材料行业依然经历煎熬,消费服务业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直接冲击。而且必须指出,这些尚未走出负增长泥潭的行业和企业,相比高科技制造业体量更大,牵涉的利益主体更为复杂多元,是经济中必须要面对和重点排除的风险隐患。
这要求各方为这类企业走出困境编织好更坚实的风险防护网,以降低其调整转型的风险烈度。如对低效无效资产的市场出清、破产清算等退出机制做好法律上、制度上的各项准备,降低其对经济社会的震动面;同时,基于市场化、法治化信念,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好相应制度便利,真正通过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提升企业的再生能力;此外,当前还需做好失业人员的安置和就业再培训工作,为受困者构筑好免于恐慌的公共服务保障,积极推广深圳、厦门试点的个人破产制度,为受困者提供东山再起的包容机会等。
此外,在经济新旧动能交替之际,市场化改革应是最基本底线。数据显示,前七月规上工业企业中,除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外,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都实现利润正增长。这警示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市场化转型才是其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故鼎新是经济脱胎换骨的内生保障,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护好航,根本上是要在权力与权利关系上守正创新、各司其职,守正就是要把管好权力这只手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将其行权范围限定在公共外部性之内,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便利,避免直接指导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当好经济转型升级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