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9 00:38:40 股吧网页版
押注存款替代、含权类产品,存款搬家下理财市场能否接住“泼天富贵”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王方然

  “我想让钱更‘值钱’一些。”在深圳从事制造业的李明(化名)最近正考虑把部分存款转为理财或基金产品。尽管他向来风险偏好较低,但如今也开始尝试用小部分资金购买R2级别的理财产品。

  和李明有相似想法的人正在增多。根据央行7月发布的金融数据,当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了1.1万亿元,而非银机构存款则增加了2.14万亿元。多份券商研报指出,居民存款正持续向基金、理财等资管产品转移。中信证券明明团队估算,2025年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大幅增长约2万亿元,达到32.67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但理财市场是否已做好充分准备,迎接这笔来自存款迁徙的“泼天富贵”?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发现,当前仍存在不少挑战。一方面,受“股债跷跷板”等市场因素影响,债券市场近期持续震荡,不少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随之波动;另一方面,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普遍呈现下行趋势,“资产荒”的局面仍在延续。

  新一轮存款搬家潮正在来临

  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资金搬家趋势渐显。央行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减少1.1万亿元,而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研报中指出,存款搬家是居民将银行存款转移到其他资产的过程,因此一要看到存款下降,二要看到存款流向其他资产,对应在数据上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居民存款增速连续下降3个月以上,二是居民存款增速小于M2增速。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4月~6月,居民存款增速几乎保持在10.7%附近。7月存款增速下行至10.3%,环比6月下行0.5个百分点。8月A股多个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可能居民存款会延续7月的流向,存款增速继续下行。

  此外,2025年年初以来,居民存款增速与M2增速的剪刀差在持续收窄,从1月的5.4个百分点已收缩至7月的1.5个百分点。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认为,8月该比值可能会持续收窄,如果落入负值区间,则是对居民存款搬家进一步的确认。

  部分资金流向了理财机构。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去年年末规模增长约0.7万亿元。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在研报中估算,2025年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超预期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主要由于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引发的存款再配置,以及存款利率降幅快于理财收益率降幅,抬升了理财产品的相对吸引力。8月理财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元,预计全年理财规模有望达33.5万亿元以上。

  非银存款的高增亦可从侧面印证理财的强势。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创近年同期最大降幅。同期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两者呈现显著的“此消彼长”。明明团队认为,由于理财产品的增量资金多为现金理财和短期固收产品,配置存款的规模较大,预计至少在8000亿元以上。

  押注存款替代类、含权类理财

  存款向理财子搬家,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或许是债市波动。近段时间,受“股债跷跷板”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陷入弱势震荡格局,不少理财产品收益受到波及。

  例如,8月28日,A股强势令债券市场承压,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超长券表现更为弱势,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超3bp;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72%。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市场共有15406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增加612款,其中12751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27%,环比下跌0.03个百分点;2655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51%,环比下跌0.04个百分点。

  李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之前自己抢购的多款R2级别热门理财产品,近期开始频繁“挂蛋”,甚至出现亏损。现在拿出存款,投资更高收益的标的,心里也不免有些“犯嘀咕”。因此只是小规模地试水了一些。

  另一大受限因素是,在理财市场扩容的同时,优质资产供给却呈现收缩态势。多位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向记者透露,近期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下行趋势明显,“资产荒”局面还将持续。目前同业存单、高评级信用债等资产都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开源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刘呈祥认为,今年理财产品的增量或不及2024年。资产端的欠配压力持续增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存量高息协议存款(借道保险资管)集中到期;第二,信托平滑工具整改、估值方式规范,年底前若整改完毕,从2026年开始理财在债市调整中平抑净值波动能力大幅减弱,负债端可能变得不够稳定;挖掘存款、非标等无波动资产的意愿增长,但实体需求较弱使得这些资产的供给不足;第三,短期限信用债获取难度增加,需通过加大配置公募基金、利率债交易的方式增厚收益。直投长期限信用债或信用下沉的可能性不大。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理财机构正主要从两大方向发力:一是围绕“存款替代”逻辑推进产品扩容,主打“低波、稳健”的短期限、高流动性固收类产品;二是积极布局含权类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

  一位理财子公司人士透露,在存款替代型产品中,热销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有所下降,而“最小持有期”固收类产品显著增长。近期机构在新发产品中,也有侧重性地调整方向。

  刘呈祥指出,“存款搬家”趋势下,低波理财将是最主要的承接方,主要由于理财依托银行的渠道优势、理财客群和存款客群的高度重合,因此看好理财的稳步增长。

  在他看来,随着收益率的持续走低,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仍为负增长,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降至6.4万亿元,同比下降14.55%;开放式固收类产品仍为增长主力,随着年底保险协议存款部分集中到期,该类产品收益率也将继续下降,但流动性优势明显,短期内仍将受到居民投资者的青睐。

  另一方面,含权类产品正引起越来越多关注。近期在走访深圳多家银行时,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银行理财经理开始热衷推荐含权类理财产品。一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近期A股市场表现活跃,含权产品与纯固收产品之间的收益差距拉大,加上投资者在市场情绪带动下对收益增强的需求迫切,使含权产品成为当前推荐的重点。部分热门产品甚至因认购火爆,出现了当日额度售罄的现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