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7月份当月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9%,增速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处副处长孟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前7个月,我国物流运行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累计增速基本平稳。尽管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天气,对物流运行造成了短期冲击,但整体仍保持着稳健复苏和结构优化的向好态势。特别是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新质物流需求动能强劲,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前7个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物流发挥核心支撑作用,高于同期全部工业品物流0.5个百分点。工业品物流的基础更加坚实和多元化,多个维度增长面持续扩大,35个行业物流需求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85%;33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50%。但也要看到,当前有效需求偏弱,7月份当月同比增长5.0%,增速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
单位与居民物流需求稳健增长,升级与新型动能增强。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2%,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7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8.7%;通讯器材类增长14.9%。线上消费活力持续增强,线上线下融合加深。前7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个百分点。
“物流需求保持增长,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孟圆表示,消费相关物流需求延续恢复态势,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品类物流需求快速增长。消费政策与物流需求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助力相关的实体零售同步改善,前7个月仓储会员店产生的相关物流需求增速持续超过30%,显示线上线下物流需求协同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物流业总收入为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前7个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0.5%,7月份业务总量指数为50.5%,继续保持扩张态势,7月份物流企业新订单指数为52.5%,企业经营情况回暖。
孟圆认为,物流市场规模增速稳定,企业内生动力较强,景气水平依然良好,结构性变化显现。中西部地区增长提速、新业态持续领跑、消费升级需求旺盛等特点凸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国际物流成为新增长点。铁路运输方面,中亚班列累计开行8526列,同比增长23.2%,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跨境货物344.1万吨,同比增长6.4%,多元化外贸政策带动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的国际铁路联运保持高速增长;航空货运方面,在跨境电商等需求带动下,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8.8万吨,同比增长21.5%,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供应链上下游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社会物流运行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孟圆说,也要看到,7月份受到多重因素影响,部分物流指标有所波动,有效需求偏弱、中小企业盈利水平较低等困难依然存在。
孟圆表示,下阶段,相关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及灵活性预见性有望增强,为物流运行创造了更有序、健康的发展环境。数据显示,7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维持55.6%的较高水平,微观主体对市场发展预期总体向好,低空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跨境电商物流等新动能领域,呈现出显著优于整体水平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