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9 01:43:50 股吧网页版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一寸水深一寸金。

  日前,2025年长江干线宜昌段航道维护疏浚项目正式开工。预计工程完工后,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枯水期维护水深将全部提升至4.5米。

  放大来看,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全长约612.5公里,约占长江干线航道的1/5,上连三峡库区,下接下游深水航道——

  眼下,向上,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正式获批,新通道设计通航能力为万吨级,一举解决了因三峡船闸导致的重庆航运“卡脖子”问题。

  向下,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整治工程也已竣工验收,6米水深全线贯通,实现了即便在枯水期,万吨货轮也能直达武汉。

  此时,被卡在中间的长江宜昌至武汉段显得极其尴尬。业内普遍认为,这是长江航运最后一段“梗阻”,也是航道治理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为什么长江上游、下游都能畅行,只有中游“卡脖子”?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水深提升至4.5米后,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航运版图?

  01

  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1062公里)的省份,湖北是名副其实的水运大省。2024年水路货物运输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增长8.9%、9.5%,达到7.6亿吨、5470亿吨公里。

  但另一方面,湖北又“苦”长江久矣。

  曾有论文指出,其所处的长江中游流域内段河型众多,河床组成复杂,天然节点较少,两岸抗冲性弱。

  同时与大小支流、湖泊相连,众多因素导致该段河床演变剧烈,洲滩变迁频繁,滩多水浅,航槽极不稳定,碍航情况频发,历来是长江航道治理的重难点。

  早在2014年4月,湖北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针对长江“中梗阻”问题,提出了“645工程”。2016年,“645工程”被列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运输部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

  所谓“645工程”,即为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武汉至宜昌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曾算过一笔账——

  “645工程”实施后,1.3万吨级内河船和1万吨级江海船将直达武汉、5000吨级内河船直达宜昌。投入运营后(按20年测算),航运直接经济效益达547亿元,沿江物流成本大幅降低,还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2030年、2040年将可节约船舶能耗约4万吨、4.2万吨。

  去年4月,长江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满足万吨级船舶常年通航需求,让武汉从“河港”变“海港”。剩下这一段4.5米的水深目标,却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图片来源:中国交通报

  从地图上看,长江宜昌至武汉段全长约612.5公里,约占长江干线航道的1/5,整体呈现V字型,以岳阳城陵矶为交点,一边连着荆江,一边连着长江城陵矶至武汉段。该航道蜿蜒曲折、滩多水浅,仅能满足5000吨级船舶季节性通航,枯水期甚至只能满足3000吨级。

  其中,宜昌至荆州之间的长江枝江段,每年枯水期都存在“坡陡流急”“反复落淤”等问题,成为制约长江航道通过能力的“中梗阻”。去年9月,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也已全面开工。

  02

  升级航道并非湖北的“唯一选择”。

  在湖北省谋划中,更加便捷的线路是“截弯取直”重新修建一条横向的荆汉运河,在当地看来,这将有效解决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碍航问题,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事实上,早在2015年,在鄂专家团队便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至今,项目已谋划近十年之久,却迟迟未正式纳入国家规划。

图片来源:湖北卫视

  究其原因,修建“荆汉运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航运等多方面,也将对长江中游多省,特别是湖北、湖南两省的水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项目规划要统筹考虑各方利益。

  一个例子是,从地图上看,荆汉运河的“拉直”,刚好跳过了湖南第一大港岳阳城陵矶港。城陵矶港去年货物进出港量超过1亿吨,占湖南水上货物进出港量的65%以上,在湖南港口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过湖北并未放弃,去年8月,湖北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强调加快谋划实施荆汉运河项目,积极推动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对比此前,这次表述多了“加强向国家部委的汇报衔接和兄弟省市的沟通对接”相关内容。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余家祥向城市进化论表示,荆汉运河在船舶大型化效益、代替陆路运输方面将产生直接的持续的经济效益,但运河初期一次性投资巨大,且维护成本较高。由于荆汉运河还处于前期谋划阶段,替代方案就是现有河段进行航道整治。

  随着技术的进步,4.5米水深也不是长江宜昌到武汉段的“天花板”。

  近年相关专家就长江城陵矶到武汉段航道水深提升至6.0米展开了可能性研究,这也是湖南更乐见的方案。如果城武段航道水深能从4.5米升级到6米,意味着万吨级船舶可以从武汉进一步上溯至岳阳,相当于湖南也拥有了“海港”。

  在余家祥看来,从长远来看,长江中上游6米水深在技术上具有一定可行性,在当前来看也有其必要性,可以作为一个中长期目标,配合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循序渐进推进。

  03

  内河航运时代,很多内陆省份纷纷定下“通江达海”的目标。

  湖北作为老牌水运大省,提出要以建设三个“丝绸之路”,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其中之一就是“水运上的湖北”。

  不只是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不久前,汉江雅口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湖北省发改委批复,标志着汉湘桂内河水运大通道湖北段项目前期工作再获突破。

  所谓“一寸水深一寸金”,水运被认为是目前价格最低的运输方式。湖北媒体曾做过比较,中部六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中,湖北是最低的,其次是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山西水运条件相对较差,也在这一指标中排名垫底。

  随着4.5米标准化航道全面铺开,不仅5000吨级货轮可以满载穿梭于武汉和重庆之间,大宗商品运输成本下降,沿线产业带联动更加紧密,还推动港口向大型化、智能化升级。

  去年,随着黄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加上此前破亿的武汉港、宜昌港、黄冈港,湖北的亿吨大港多达4个,数量为长江中上游最多。而且荆州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为9023万吨,距“亿吨级”只差临门一脚。

  如何分工合作,余家祥表示,武汉港的定位是重点打造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和水水中转。宜昌港定位于三峡翻坝转运枢纽港,黄石港定位于内河大宗散货多式联运港,黄冈港定位于长江中游矿建材料集散中心。通过港口功能定位区分,实现区域之间相互协同,可以更好发挥湖北“九州通衢”的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禀赋。

  就在不久前,武汉印发了《武汉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锚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提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在余家祥看来,可以借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验,重点发展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区,以国际航运服务大厦为引领,以航运交易和金融为特色,以航运总部经济为核心,以航运功能性机构引进为重点,引领航运中心发展。

  按照湖北年初的规划,今年将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新增港口通过能力2000万吨,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2300公里,港口集装箱通过能力达600万标箱,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