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由国家数据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大会致辞时表示,国家数据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各地区各部门纵深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多措并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优化发展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来,国家数据局推动出台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等相关政策近30项,支持10个地方积极探索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20多个地方也陆续出台数据条例。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数字中国发展指数为150.51,同比增长10.65%。今年,国家数据局还将推出数据产权、数据创新型企业、数字产业集群等十几项产业政策。
二是建设数据基础设施,打造数据安全高效流通利用基础。国家数据局加快布局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开展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等6条技术路线试点试验。截至7月底,已建成25个城市业务节点,涉及16个地方。目前,全国智算总规模78万Pflops,位居世界第二。“东数西算”工程成为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战略工程,八大国家枢纽节点集聚了60%以上的新增算力,智算规模达62万Pflops,约占全国总量的80%。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成本约为东部的50%-70%。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试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实现算力资源“一本账”、算力调度“一盘棋”、算力整合“一张网”。
三是加强场景应用,引领数据价值释放。国家数据局推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登记数据资源、产品和服务超1.1万项,覆盖79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国家数据局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今年的“数据要素×”大赛赛道增加到14个,全国报名参赛队伍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国家数据局累计发布70个公共数据“跑起来”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
四是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产权制度加快落地,发布《数据流通交易合同示范文本》,持续推进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搭建数据产品需求目录,加快繁荣数据市场生态。从场内数据流通交易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上架数据产品3328个,同比增长70%。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上架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从场外数据流通交易看,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中来,一批从事数据标注、治理、交易服务等业务的企业快速成长。当前,高质量、大规模数据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的有力支撑。截至6月底,我国已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400PB,国内多数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超过60%,有的模型已达到80%;日均Token消耗量已经突破30万亿(Token是大语言模型处理文本的最小数据单元,即词元),1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
五是壮大数据产业,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国家数据局积极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按新的计算口径,预测到今年年底,数字经济增加值有望达到49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国家数据局积极培育数据产业生态,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超40万家,产业规模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2024年数据产业融资约1800起,市场信心进一步提升。在去年印发《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基础上,近期正在部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加快推动形成产业生态和规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