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近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成倍增加,已超过7200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在发布会上提问:今年以来入境消费具体情况如何?后续还会推出哪些支持政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入境消费是扩消费的重要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商务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聚焦问题难点,紧抓关键节点,持续扩大入境消费。

何咏前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每经记者张怀水摄
因地制宜优化退税商店布局
何咏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重点城市焕新商圈、升级业态,丰富“购在中国”消费场景;持续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拓宽外币外卡支付渠道,“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9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成倍增加,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5%。”何咏前说。
谈及下一步的支持举措,何咏前介绍,商务部将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进一步扩大入境消费。培育建设国际一流消费环境,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推动离境退税政策落实落细,因地制宜优化退税商店布局,丰富商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
此外,指导各地持续打造“购在中国”标志性活动品牌,组织更多丰富多彩促消费活动,创新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场景。让更多外国友人和中国居民一起,感受“购在中国”的独特魅力。
此前,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区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所、机场、客运港口、酒店等增设退税商店,扩大退税商店覆盖面。积极引导国际名品、国货潮品、老字号店铺、文创店、纪念品店、礼品店、特产店等成为退税商店。
中国投资使非洲本地加工率从15%提升至45%
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了“十大伙伴行动”。何咏前表示,一年来,中方同非洲伙伴一道,密切配合、互信同行,持续抓好“十大伙伴行动”落实,不断深化经贸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携手推进开放共赢的现代化。总的来看,当前中非经贸合作亮点纷呈。
首先,“贸易繁荣”推动双方往来更加密切。中方积极支持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用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签署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大展会为中非企业合作搭建平台,推动更多非洲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今年1~7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3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肯尼亚的牛油果、埃塞俄比亚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喀麦隆的可可豆等一大批特色优质产品,通过“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也带动非洲相关产业发展。
其次,“产业链合作”带动对非投资提质增效。中国企业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中非产业合作增长圈,形成产业集聚,深化中非在农产品加工、家电、物流、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合作。中资企业在埃及、几内亚、津巴布韦等国投资建设氧化铝厂、钢铁厂等,助力非洲提升工业化水平,增加资源产品附加值,更好融入全球产供链。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中非关系:建立更深更广的联系》报告指出,在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中非合作已经成为当前非洲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中非贸易每年为非洲经济贡献1~2个百分点的增长,中国投资使非洲本地加工率从15%提升至45%。
此外,“绿色发展”引领新兴领域合作走深走实。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物美价优,受到非洲国家民众青睐。中国金融机构设立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中国企业在非实施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支持非洲绿色发展。
何咏前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持续推动“十大伙伴行动”落地见效,更好地实现中非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和成果共享,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