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9 03:39:20 股吧网页版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圈” 护航外贸企业破浪“出海”
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流动性资金紧张、资金回笼周期拉长导致“账期错配”……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随金融监管总局赴浙江、福建、山东、重庆等地调研时发现,在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各种资金难题。随着金融监管总局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下称“协调机制”)下新设小微外贸板块,一条通过联合摸排、设立专区等方式建立的小微外贸融资通道正在打开,助力外贸企业纾困解难、破浪“出海”。

  成本增加、账期拉长

  外贸企业面临多重挑战

  作为斯凯奇的授权生产企业,霸克体育的当务之急是“出海”。与之相随的是,更高的原材料和供应链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资金成了压在中小外贸企业身上的一块‘大石头’,我们一度也被压得有点喘不过气。”霸克体育副总经理林振兴表示。

  这是众多小微外贸企业当前正在面临的经营困境。浙江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壁垒增加,导致出口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大,汇率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增加等因素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担。

  变局之中,外贸企业积极寻觅新机。众源机械副总经理胡章华介绍,因为具有产品损耗更小、切割面更大、成本更低等优势,受到了海外市场欢迎。近两年,公司的海外业务仍在上升阶段,在非洲和中亚国家,公司产品面向的汽车、建筑等领域客户的需求依然旺盛。

  但账期拉长、回款节奏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土耳其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但提出了2年以上付款账期的要求。我们意识到这是拓展市场的难得机遇,但长账期也给我们把控资金回笼风险带来挑战。”胡章华说。

  山东寿光市三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桑国德也告诉记者,公司前期产品出口后,境外客户回款不及时,公司采购新原料面临资金压力。

  这些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大了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潍坊金融监管分局有关工作人员看来,国际订单交付周期长、跨境结算流程复杂及通关退税时效等因素导致资金回笼周期较长,而原材料采购、生产备货、物流运输等环节又需短期内大量资金投入,“账期错配”的客观实际导致了融资需求增大的必然结果。

  联合摸排、设立专区

  外贸企业全面纳入协调机制

  随着协调机制的介入,外贸企业的困境正在改善。记者在调研中看到,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政策落地,将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外贸企业全面纳入协调机制帮扶范围,稳定企业接单和出口信心。

  外贸出口首次突破2万亿元,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19.8%,居全国首位……在外贸大省浙江上半年走出亮眼“上扬线”的背后,协调机制正助力当地外贸企业精准破题。

  “我们将协调机制走访对象扩大至全部外贸企业,会同商务、海关部门摸排形成9万余家有进出口实绩且正常经营的外贸企业清单。”浙江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末,浙江已走访外贸企业6.9万家,累放贷款金额超4700亿元。

  同为外贸大省,福建充分利用当地金融基础设施——“金服云”平台优化协调机制服务外贸企业的融资模式。今年4月,“金服云”平台上线了外贸企业融资专区,整合各类贸易融资类、关税保函类金融产品,形成外贸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库,并打造外贸企业政策资讯“集散地”,帮助外贸企业充分理解和利用各项支持政策。

  依托协调机制,基于霸克体育与斯凯奇的订单量,晋江农商银行突破了企业所有抵押物均已用于授信的限制,通过订单增信融资模式为企业办理了500万元贷款,缓解了企业约1200万元的订单资金压力。接到众源机械的融资需求后,工作专班人员组织中国信保创新推出“政策性银保合作”模式——为众源提供买家资信调查;向该笔2年期以上出口提供收汇风险保障;牵引政策性银行以信用、优惠的方式为公司放贷430万元。

  “我们一方面通过平台收集银行拒绝授信原因,开展智能匹配推荐;另一方面建立分类处置机制,通过平台推送企业融资问题至各地专班,及时解决困难。”福建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39家出口受阻外贸企业,平台分解下发融资诉求,由工作专班组织当地银行机构对接处理。

  记者调研发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外贸企业正面临空前复杂的挑战,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构建“融资+结算+避险”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些地方针对外贸行业变化给出的解决方案。“针对走访发现的跨部门协调联动不够有效,深度服务未触达末梢等问题,协调机制推动各政府部门联动会商更加通畅,金融资源和政策资源整合更加高效,从而改变以往银行单兵作战模式和同质化供给。”东营金融监管分局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指导各银行机构充分发展自身比较优势,构建起“融资+结算+避险”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为外贸企业迎接挑战注入金融动能。

  专家表示,协调机制通过改善融资环境,为外贸企业构建起风险缓冲垫,从而增强企业发展韧性,提升企业发展动能,呵护外贸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格局中行稳致远。

  强化融资支持

  助力外贸企业破局拓新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力稳外贸,在助力企业应对短期挑战的同时更好地转型升级。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到八部门发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加大对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再到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一揽子支持外贸举措已密集落地。

  多措并举之下,上半年,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实现三个“首次”: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三个“首次”,既彰显了我国外贸逆风前行的韧性,更折射出以创新破局的魄力。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记者在调研中观察到,许多外贸企业仍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贸易摩擦、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造成经营压力增大、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同时,外贸企业在内外贸市场转换时,仍面临经营模式、市场渠道、标准认证等方面的困难,经营挑战依然严峻。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和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外贸一体化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重要缓冲机制,也为企业开辟了内销新渠道,有助于稳定企业经营和就业。

  “银行可针对内外贸一体化企业特点,设计专属融资产品,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积极参与由政府主导的稳外贸发展基金,为内外贸一体化企业提供中期流动性支持,保障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曾刚表示。

  “金融机构还要从数据整合、产品创新、流程优化、风险分担等多维度综合施策,构建更精准、高效、普惠的金融支持外贸发展的服务体系,让更多民营小微企业敢用、会用、用好汇率避险工具,进一步提高民营小微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