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基民的资金正在借助产品的转型加速流入场内ETF。8月以来,又有7只基金集中转型成ETF联接基金,包括指数、指增、QDII基金,且不乏成立不足3个月即转型的产品。业内人士表示,随着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而场外基金转型为ETF联接基金,既能扩大相关ETF的规模,提升产品优势,也能拓宽ETF的客群,引导更多场外资金进入场内投资。
场外产品集中转型
8月26日,万家基金发布公告称,将万家中证800自由现金流指数变更为万家中证800自由现金流ETF联接,修订后的合同8月27日起生效。
资料显示,万家中证800自由现金流指数今年7月31日成立时的规模为16.42亿元,至今尚未“足月”。转型后,该基金投资于万家中证800自由现金流ETF的比例将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若按成立时的规模计算,将有逾14亿元的场外资金流入这只ETF。
8月15日起,成立于7月28日的富国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发起式,也变更为富国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此外,还有部分ETF联接基金由指增、QDII基金转型而来,比如华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发起式联接、嘉实恒生消费ETF发起式联接(QDII)等。
“许多产品的成立初衷,就是为了等待公司推出ETF后,转型成ETF联接基金,这点合同里是写明的。”有业内人士表示,场外资金借由基金转型流入场内ETF已经变得常态化。
以南方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为例,其基金合同中曾提到,若将来推出以中证机器人指数(及其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更)为标的指数的ETF,其有权决定将南方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调整为该ETF的联接基金。公告显示,南方中证机器人ETF于7月24日成立,南方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便从8月13日起变更为南方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
做大ETF整体规模
近些年来,ETF已经成为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普及度持续提升。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ETF规模已超过5万亿元;主要投资于ETF的ETF联接基金,二季度末规模接近8000亿元,且7月以来新成立的ETF联接基金(含转型基金)数量过百,多只产品规模超10亿元。
“最近多只基金集中转型为ETF联接基金,主要是出于规模扩张的需求:一方面,部分创新型指数基金为了获得先发优势,会先发场外基金,再将之转型;另一方面,指数基金转型为ETF联接基金后,可将产品规模合并,进而做大ETF整体规模。”利得研究院人士说。
该人士表示,未来场外基金转型为ETF联接基金的趋势或将延续。当前ETF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中小基金公司或加速将存量指数基金转型以扩大规模,头部公司也可能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巩固优势。同时,转型还有助于基金公司拓宽ETF的客户群体,引导更多场外资金借助联接基金流入场内ETF。
中国证监会印发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为相关基金的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行动方案明确提到,要积极发展股票ETF,支持促进场外指数基金发展,加大ETF联接基金等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场外指数产品供给力度,更好地满足广大场外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实现场内外指数产品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