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9 04:46:50 股吧网页版
小高潮!8月公募基金发行创年内新高 权益产品占比近八成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张玫

  8月份,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延续火热态势,再度迎来发行小高潮。

  根据公募排排网统计,截至8月25日公布的数据,全市场8月共有157只新基金启动募集,相比7月的149只增加了8只,环比增长5.37%,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发行数量的新高。

  同时,这也是自7月以来,连续第二个月单月新发基金数量保持在140只以上。

  权益类基金占据绝对主导

  当前市场情绪向权益资产倾斜。在8月的发行市场中,权益类基金无疑是最大的亮点。数据显示,157只新发基金中,权益类产品(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达到125只,占比高达79.62%,成为绝对主力。

  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表现尤为突出,共发行96只,占权益类基金总量的76.80%。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发行67只,增强指数型基金26只,合计占比超过九成。另一方面,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29只,占权益类基金的比例为23.30%。

  在股票型基金发行放量的同时,指数类基金继续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8月新发的96只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67只,增强指数型26只,合计达到93只,在股票型基金中占比高达96.88%。

  指数基金通过其被动、低成本、透明、分散的特性,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高效、简单、公平的投资工具,使其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分享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长期经济增长的成果。

  赚钱效应吸引资金入市

  “公募基金新基通常会选择以下时机发行。”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其一,市场行情向好阶段。此时基金赚钱效应显著,更容易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其二,政策释放利好时。例如新“国九条”明确提出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便为相关指数基金的发行带来重要机遇。其三,市场估值处于低位时。较低的估值水平有助于基金以更优成本建仓,为未来资产增值提供更大潜力。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新基发行时机的选择,核心在于把握市场情绪、估值水平与产业趋势的契合点。市场低迷时,资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风险溢价显著,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长期配置价值。此时发行新基,基金公司可低成本建仓,为后续收益埋下伏笔。同时,政策预期往往在经济下行周期发生转变,如降息、财政刺激等,为市场反弹埋下伏笔。当市场触底反弹时,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资金活跃度提升,为基金募集创造良好条件。此时发行新基,不仅能借助市场情绪回暖提升募集效果,还能在低估值环境中低成本布局,获得未来的超额收益。

  “新型技术或产业赛道的兴起,如新能源、半导体、AI等,往往是高成长性与高预期的结合,吸引了大量市场关注。以国内新能源产业为例,2020年前后新能源车概念基金密集发行,精准踩中了产业爆发的风口,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市场在新能源崛起初期和AI技术突破阶段,相关主题基金也密集布局,抢占了技术革命的先机。”陈兴文称。

  债券基金发行降温

  与权益基金的火热形成对比,8月债券型基金发行明显降温。数据显示,在当前股债市场风格分化背景下,投资者对固收类产品的偏好有所减弱。8月仅有22只债券型基金启动募集。

  另一方面,FOF基金(基金中的基金)发行在8月出现明显回暖。全月共有6只FOF产品新发,环比大增500%,虽然基数较低,但增长势头显著。

  股市表现好对公募基金行业有何积极影响?曾方芳表示,基金业绩表现突出,赚钱效应增强,能够吸引更多资金持续流入,形成“行情上涨—赚钱效应—资金流入”的正向循环。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和信心,也为基金公司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既便于新基金顺利发行,也促进了存量产品的持续营销。

  陈兴文表示,市场向好时,公募基金的募集和表现往往得到显著助力。从宏观层面看,市场向好往往伴随着经济复苏或政策宽松,资产价格普涨,提升基金盈利预期。以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阶段为例,部分基金公司趁势发行新基,借助政策利好与经济回暖,实现了较好的募集效果。从微观层面看,投资者信心恢复后,风险偏好上升,入市意愿增强,为基金募集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此外,销售渠道的推动力度加大,进一步扩大了基金的募集规模。与此同时,市场热度上升带动媒体关注度提升,社交平台讨论活跃,形成“情绪溢价”,进一步放大了基金的募集效果。外资、险资等长期资金也往往选择在市场稳定回暖时入场,增强了市场稳定性与持续性。这种资金流入一方面提高了新发基金的认购热度,另一方面也为基金建仓后的短期表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