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深交所审核官网披露信息,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百川”)创业板IPO审核顺利过会。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长期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领域,凭借超过十年的技术积淀与前瞻性产业布局,已发展成为国内电池液冷板领域的行业标杆企业。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驱动的转型期,已从规模扩张的“量增”阶段,逐步迈向以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为核心的“质升”新周期,新能源汽车则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整车续航与安全,电池热管理系统便是保障动力电池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支撑。由于动力电池高效工作温度区间仅为20℃—35℃,充放电时易出现温度波动,过热可能引发热失控,过冷会导致容量衰减与充放电效率下降,精准控温的热管理系统因此成为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纳百川核心产品动力电池液冷板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关键组成,市场需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高度绑定。从发展历程看,纳百川2011年便投入动力电池热管理研发,2015年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建立战略合作,2016年成功为上汽大众国内首款新能源车型配套热管理系统,并逐步成为多家主流车企首款新能源车型的核心热管理供应商。目前,纳百川已构建起覆盖广泛的客户体系,不仅包含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以及吉利、长安、长城、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奇瑞、鸿蒙智行等传统车企及新兴品牌,还进入奔驰、丰田、现代等国际车企供应链,累计完成超200款车型适配与300余项开发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储能等场景,展现出强大的系统匹配与快速响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纳百川始终将研发置于战略核心,持续加大投入: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达3406.96万元、4394.05万元和5411.17万元,逐年稳步提升。持续投入换来了丰硕的技术成果,截至目前,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203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83项,覆盖热管理结构设计、轻量化工艺、自动化生产等核心技术领域,为产品竞争力筑牢根基。
同时,纳百川积极响应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推进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转型,以模块化工厂、极限制造工厂和零碳工厂为核心理念,引入微米级全自动喷涂系统、高效全自动钎焊线、全自动氦分子检漏设备、全自动绝缘涂层系统及AGV无人仓储物流系统等先进设施,构建起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程自动化、“不落地”连续生产体系。该体系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还增强了产品在复杂工况下的质量稳定性,为公司领跑热管理赛道奠定坚实制造基础。
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纳百川主营业务收入从100813.32万元增长至140781.1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18.17%;2025年1—3月,营业收入达32941.62万元,同比增长69.55%,增长势头强劲。基于良好发展态势,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173676.42万元,同比增长20.86%。
值得关注的是,纳百川还积极开拓储能领域,在储能热管理系统市场取得突破,已进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供应商体系。据中金公司研究部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达449吉瓦时,同比增长约21.42%。公司认为,储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据招股说明书,此次公司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纳百川(滁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该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总额57940.04万元,投产后将显著提升产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表示,在汽车产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快速扩张,纳百川凭借技术积淀、优质客户资源、稳健业绩及储能领域布局,有望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