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9 22:04:50 股吧网页版
酒糟变肥料、废品变“潮牌”、AI守农田,企业探路社会价值新生态,专家呼吁“耐心资本”护航实践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周南

  当酒糟化身滋养土地的有机肥,当废旧材料经过设计蜕变为受追捧的时尚单品,当AI技术为农田筑起抵御灾害的“智能防线”……这些看似分散的创新实践,正在北京一场聚焦商业向善的大会上汇聚合力,掀起社会价值创新的浪潮。

  近日,以“共筑企业社会价值新生态”为主题的首届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大会(下称“S大会”)主题边会召开。腾讯SSV、向光未来与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携手生态伙伴,不仅展示了社会议题的多元创新解法,更深入探讨了如何推动这些解法落地、如何构建企业参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有利生态。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从科技赋能到产业协同,从资本向善到跨界合作,社会价值创新已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逐渐形成“核心引擎+关键纽带+生态平台”的闭环,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长”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战略选择。

  企业社会价值创新实践多点开花

  本次大会上,一系列“接地气”又具创新性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它们如何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让“商业向善”从理念变为可感知的现实。

  在循环经济领域,“变废为宝”是最直观的创新方向,其中,抱朴再生的实践尤为引人关注。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也是抱朴再生这一品牌名的源起。品牌创始人刘学颂是北京零废弃循环利用产业促进会会长,作为深耕环保行业15年的从业者,她所创立的抱朴再生通过“废弃物再生+文创设计”,与中信大厦、百事可乐等大型企业深度合作,将原本要被丢弃的塑料瓶等废弃物转化为时尚背包等产品,累计实现减碳30%。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更具创新性的是,抱朴再生探索出三种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可持续闭环解决方案”,如与阿迪达斯合作“跑出蔚蓝”,进行沿途塑料垃圾清理与循环利用,与资生堂合作回收化妆品瓶制作文创;与企业开展“社会价值共创”,在生产环节引入传统从业者,如滴滴公益与美丽工坊合作,助力残疾女性实现社会价值;通过“整合传播推广”,让企业的环保实践触达更多公众。

  “社会企业不是弱势补充,而是大企业可持续转型的重要创新引擎,可持续发展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共建的生态系统。”刘学颂强调,社会企业和大企业可以通过“环境+商业”双向赋能实现共赢,她期待与更多伙伴共创一个资源循环、社会共益的未来

  据悉,目前,抱朴再生已成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推动更多企业的可持续实践纳入全球案例库。

  食品废弃物的“全生命周期利用”是另一大亮点。康芬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晏琦介绍,公司与百威合作在盐城建立示范基地,将啤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酒糟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大麦种植;同时采用循环工艺,将产出物的气体、液体、固体分别转化利用,配套温室种植与水产养殖,真正实现“资源全利用、零碳循环”。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食品废料处理难题,其有机肥产品还在宁夏葡萄酒基地、山东马铃薯试验田取得显著效果,让“废料”变成了农业增值的“宝贝”。“只有先真正实现商业可持续价值,才能持续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张晏琦强调。

  在农业与乡村振兴领域,科技赋能与人才培育双轮驱动,让社会价值创新更具深度。

  丰农控股联合创始人、天天学农创始合伙人谭泽鑫分享了企业11年来的农业服务创新实践。通过构建“产业互联网+职业教育+智慧农业”的三维服务体系,丰农控股已形成覆盖全国2.6亿种植户的现代农业生态。谭泽鑫特别指出,中国3亿农业从业者平均受教育水平仅小学四年级,而企业通过“职业农民认证+返乡创业孵化”双轨模式,已助推4000万传统农民向职业化转型。

  腾讯的实践则展现了大企业如何以数字化能力赋能乡村。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候任秘书长肖黎明分享了广东雷州青年陈苗的案例。此前,陈苗辞去国企银行职务回乡创业,希望将当地“雷州石狗”文化推向世界,通过参加腾讯联合多方发起的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她获得乡贤500万元投资,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价值。腾讯还发布专项扶持资金,截至去年,已助力15位“兴乡青年”获得430万元资助,并发挥数字化能力持续提供系统赋能。如此,社会企业雏形(兴乡青年)、投资方(乡贤)、向善企业(腾讯)三方合力,形成价值共创闭环,在乡村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深度交融与共同增长。

  跨界合作打破创新壁垒

  社会价值创新不是某一家企业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协同的“交响乐”。

  肖黎明在会上提出的“三大圈层”,精准概括了社会价值创新生态的构建逻辑。他指出,社会价值创新需通过“核心引擎、关键纽带、生态平台”的精准定位与高效协同,形成自我强化、生生不息的闭环生态。

  其中,社会企业或以商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是“核心引擎”——它们最贴近社会痛点,能够快速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解法。如抱朴再生发现“废弃物处理”痛点,康芬生物瞄准“食品废料循环”需求,这些企业的创新实践,构成了社会价值生态的“基石”。

  影响力投资机构等各类投资方作为“关键纽带”引导资本向善。如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葛勇分享了机构十年的坚守:尽管社会价值投资,尤其是绿色低碳领域,存在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但绿叶投资通过“孵化+投资”的混合模式,从2013年开展绿色创业汇,到2019年成立绿叶投资,聚焦农业食品领域,以“减排潜力+投资价值”为核心评估标准,致力于解决粮食安全与气候危机。今年,绿叶投资实现了首个项目成功退出,不仅验证了社会价值投资的可行性、企业追逐长期价值的必要性,也为更多想进入该领域的伙伴吃了颗“定心丸”。

  社会价值企业或向善企业则负责搭建“生态平台”,推动系统共建,实现社会价值规模化。腾讯的实践尤为典型:其不仅通过专项资金资助“兴乡青年”,还搭建了数字化公益平台“小红花关爱平台”,以受助人为中心,打通公益全流程协作链。腾讯社会价值理念建设负责人傅剑锋举例称,在榕江洪灾救助中,伊利联合腾讯基金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该平台共同发起“榕江洪灾伊利奶制品发放活动”——乡政府提供受助名单,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计救助方案,伊利按需捐助奶制品,受灾群众可自主选购商品,平台则创新采用“分配方案先行”模式,先锁定受助对象再精准匹配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实现了多方高效协同。

  除了“三大圈层”内部协同,《华夏时报》记者观察到,“跨圈层、跨行业”的合作也在打破创新壁垒。

  以星巴克的“未来星社区”项目为例,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力分享称,通过组织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星巴克将商业门店与社区需求连接起来,聚焦老龄友好、残障友好、动物友好、环境友好等社区议题,激发蕴藏在基层的公益能量。徐力强调,企业的社会价值创新不能“悬浮”,必须扎根社区,尊重并激发本土合作伙伴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星巴克扎根社区的长期服务,还是抱朴再生15年的循环经济探索,抑或绿叶投资的十年坚守,均需要“耐心资本”抵御短视回报压力,为跨界协同提供时间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吕鹏表示,当前,妥善处理企业、企业家与社会的关系,已成为时代大潮中最为重要和棘手的挑战之一,而破解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通过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重塑企业社会形象。吕鹏以腾讯SSV实践为例,强调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当并重推进;在其最新著作《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36策》中,他更提炼出企业开展社会价值实践的三大核心要素——可持续性、社会价值和创新。

  吕鹏提醒,一方面,企业和企业家应有所担当,勿让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变了味”;另一方面,“在短视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应该以‘耐心资本’的思维看待企业家成长,给予民营经济更多历史宽容,通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态协作推动社会价值创新。”

  中国经验“打个样”

  将社会价值创新置于全球背景下,其意义更为深远。

  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交织,供应链中断、地缘冲突、气候挑战等问题频发,企业治理正逐渐形成以“社会价值创新”为核心的新格局。中国企业的实践,不仅为国内社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

  “中国的实践尤为突出:平台企业通过数字化公益精准匹配社会需求,绿色低碳技术与乡村振兴等探索都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强调,政策支持与量化工具的应用,正推动社会价值创新从“附加任务”转向企业战略核心,成为提升韧性和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则聚焦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面对全球化逆流与气候挑战,中国企业仍需坚定践行SDGs,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塑企业价值观。”近年来,中国企联、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持续发布《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对千余家优秀企业进行数据评估,显示中国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与绿色转型决心,“企业要将绿色发展作为社会价值核心,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通过管理创新提升ESG治理水平。”朱宏任呼吁道。

  从国际视角来看,社会价值创新还需要“标准引领”与“本土化适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可持续投资与商业组负责人王亚琳指出,SDGs为企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框架,而ESG实践则是企业落实这一框架的具体行动,二者高度互补。“企业需要建立像财务报表那样清晰的社会价值衡量标准,将SDGs融入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等核心环节,让社会价值的创造可量化、可追溯。”同时,她特别提到中国企业“出海”时,要关注“一带一路”国家的社会与环境议题,通过本土化运营与文化融合,实现商业利益与当地社会效益的双赢。

  大会最后,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强发布了《共建中的对话:中国社会价值企业生态研究》报告。

  “我们呼吁更多坚持社会价值为中心的企业,打破壁垒,开展协同创新。社会创新需要‘走亲戚’式的持续连接。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构建身心合一的创新共同体,才能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荣。”张强说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