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海市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由静安区发起,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指导,上海外服集团和云生未来作为首批共建单位的“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开放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标志着静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迈入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从传统业态向智能驱动转型
“以前处理1000名员工的考勤、薪酬、社保申报,至少需要3天时间;现在用AI系统,2小时就能完成。而且HR数字员工助理能提供7×24小时服务,员工满意度大幅提升。”上海利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客户HR这样说。
静安区正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传统业态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
静安区目前有19家人力资源机构获评高新技术企业,10家获评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数字化实践中,静安区企业已率先突破。如,上海外服以AI技术覆盖全国400余地区社保公积金解读、职位分析等场景,2025年上半年通过数字化平台链接1313家国企,发布岗位超1.3万个,服务大学生4.8万余人次,并成立产训融合中心推出36门技能课程。云生社保医保公积金“智能体”,针对企业分子公司多、员工基数大,入离职频繁导致操作不及时、多地政策差异大等难题,该“智能体”通过SaaS端、API端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的“五险一金”增员、减员、补缴、在册查询、调基、反馈、台账下载比对、凭证下载、调档检查、缴费扣款等服务,且服务费低至0.99元/人/月。
实验室打通“政产学研用”全链路
最新落地静安的“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开放创新实验室”,将以数字化技术为引擎、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权威科研实力、静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集聚优势,以及上海外服、云生未来等企业的技术与场景经验,打通“政产学研用”全链路。
未来,实验室将重点通过整合政府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企业等多方数据资源,实现安全共享与流通,为决策与创新提供数据支持。实验室还将围绕成果转化,举办成果发布会、项目路演、产学研对接会等活动,加速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同时,静安将发起“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创新基金”,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开放创新实验室”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为静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静安区人社局局长程蓓蕾说,静安人力资源服务业将以市北人力资源国际创新港及创新实验室为抓手,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将静安打造成为未来产业人力资源服务的创新策源高地,为上海产业升级与就业升级同步推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
据悉,2024年,静安区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营业收入突破512亿元,约占上海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营收的四分之一,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静安已集聚36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中外资(含港澳台)机构达4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