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9日电(记者高婷)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旨在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意见》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化和落实,将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出台可落地的具体措施,深入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我国城市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方位 《意见》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展开部署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明确了‘两个转向’,一是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二是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我认为这是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方位的新的判断。”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在国经中心近期举办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上表示。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表示,《意见》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化和落实,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中要做到的“五个转变”,并制定了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两步走计划”,从目标设定、任务部署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意见》的出台将发挥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进行具体部署和落实;另一方面,《意见》也将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出台可落地的具体措施,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吴璟表示。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意见》第二条到第八条分别对应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城市工作7方面重点任务,“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位于7项任务的首位。
为什么要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国经中心近期举办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上表示,城市体系是城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当前城市体系正发生重要变化,城市群、都市圈逐渐成为城市体系中的主导,对城市体系的形态和规模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现有城市体系存在一定失衡,过去一段时间,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且趋势还在延续,过度增长带来的“过度拥挤”“一城独大”现象日益突出。
倪鹏飞进一步指出,随着城市发展进入稳定期,城市体系也会进入稳定期,一旦进入稳定期,就不容易变了。因此,要抓紧优化城市体系,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合理的城市体系就可能长期存在。
虞晓芬说,目前,超大特大城市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房价高企、交通拥堵、城市抗风险能力相对弱等问题,县域经济则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承载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县城产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对少,特别是人口流出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如何做好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这项工作?高国力认为,一方面应抓住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应抓住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县城作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蓄水池”功能,带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吴璟说,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并不是单纯针对超大特大城市,也不是单纯针对中小城市或者县城,而是通过城市群、都市圈这样的空间载体把这两类城市有机统筹在一起,这是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到这次出台的《意见》内容里提到的一个很鲜明的发展方向。
“好房子”和城市更新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宜居
“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的宏伟蓝图,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庆祥表示,《意见》第四条为此指明了具体路径,其中,系统推进“好房子”建设和科学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的两大支柱。
虞晓芬说,“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将在有效满足居民居住需求、保障房子保值增值、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激活民生消费、有效拉动产业投资等多方面发挥作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从推进城市更新这项工作来看,虞晓芬认为,通过对既有建筑、老旧街区厂区等的盘活利用,能够激发城市经济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城市更新还涉及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生态修复、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于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业内普遍关注的一点是,此次《意见》出台将会对提振楼市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此,虞晓芬表示,“好房子”建设有利于需求端与供给端的深度适配,是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好房子”建设能够倒逼房地产发展从单一追求速度、规模和销售,转向更加注重品质、功能、服务和产业配套;“好房子”还能够有效满足改善型需求,提升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度;完整社区建设能够通过完善社区配套、提升居住环境来提升房地产项目的价值和吸引力,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
回看《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这体现了国家顶层设计中,城市建设中长期目标和国家远景目标的有效链接。根据‘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然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那么现代化人民城市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基本建成,将为其他领域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保障。”吴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