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春莲)8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公布了2025年9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此次公布了2025年9月全国碳排放配额(简称CEA)价格指数、2025年12月全国CEA价格指数、2025年9月全国CCER价格指数以及2025年9月中国绿色电力证书GEC价格指数。
研究中心模型计算得出,2025年9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的买入价格预期为68.46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72.38元/吨,中间价为70.42元/吨;买入价格指数为171.15,下跌3.92%;卖出价格指数为163.31,下跌4.81%;中间价格指数为167.03,下跌4.38%。
同时,研究中心还公布了2024年和2025年生产的集中式项目、分布式项目与生物质发电三类国内绿证价格。对比2025年8月GEC价格指数,可以看出本月2024年和2025年生产的三类绿证价格全面回调,其中,生物质发电绿证价格跌幅最大。2024年生产的三类绿证中,分布式项目绿证价格实现反超;2024年生产的三类绿证仍然从高到低维持了集中式项目、分布式项目、生物质发电的价格排列。
在发布环节,研究中心总结了8月份全国碳市场的运行情况:第一,价格方面,本月CEA的日均收盘价为71.39元/吨,相较于7月份的日均收盘价73.57元/吨下跌约3%。本月碳价呈波动下行走势,从月初的72.43元/吨逐步运行至月末的69.69元/吨,跌下70元价格平台。第二,成交量方面,本月碳配额日均成交量为55.26万吨,相较7月份的50.71万吨上涨约9%。本月市场交易的稳定性明显提升,除8月7日和22日外,各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均超过25万吨,其中三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百万吨,碳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意见提出,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有计划分步骤扩大实施范围、扩展参与主体,营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努力实现碳排放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
业内认为,《意见》的发布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会有更多高排放行业被纳入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