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政府计划在下个月的2026年预算提案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
路透社援引三位不愿透露姓名及计划细节的知情人士消息称,此次上调的进口关税预计将针对汽车、纺织品和塑料等商品,旨在保护国内制造商免受所谓中国补贴竞争的影响。知情人士称,具体的关税税率目前尚不清楚,计划可能会有所调整。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还表示,其他亚洲国家预计也将面临更高的关税。
该收入提案草案预计将于9月8日提交国会。该预算计划需要获得立法部门的批准,但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所在的政党及其盟友在参众两院均拥有三分之二的多数席位,议员对法案草案作修改的可能性不大。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8月2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回应称,中方坚决反对在他人胁迫下、以各种名目对华设限,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相信有关国家将坚持独立自主,妥善处理相关问题。
内外施压
表面上,这一决定是财政与产业政策的调整,但深层动因却远不止于此,它折射出墨西哥在中美贸易博弈中的挣扎,以及国内产业保护与转型的迫切诉求。
美国的持续施压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动力。自2025年初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已多次要求墨西哥和加拿大在贸易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实施更为严格的关税壁垒。这不仅是延续其第一任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更是当前美墨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墨西哥官员随后提出了“北美堡垒”的构想,旨在限制来自中国的货物进口,同时加强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和制造业联系。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对此表示赞赏。两国还准备在明年年中之前重新审查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谈判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
墨西哥本地媒体报道称,墨西哥与中国日益增长的贸易关系以及中国在墨西哥的投资被认为会对墨西哥政府在2026年审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时造成影响。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安抚美国和加拿大政府。
其次,国内产业的自我保护需求同样推动了这一政策的出台。今年1月,墨西哥公布雄心勃勃的产业政策——“墨西哥计划”,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减少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进口的依赖。过去十年间,中国在墨西哥的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尤其在汽车零部件、纺织制品和塑料原材料方面,对墨西哥本土制造商造成了一定冲击。墨西哥本土行业协会曾多次向财政和经济部门递交请愿书,要求通过提高关税来平衡市场竞争。
在这种背景下,关税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外部政治压力的回应,也是一种对内部产业保护呼声的应对举措。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提高对华关税将增加墨西哥的收入,有助于辛鲍姆控制墨西哥的预算赤字。
“今年中国对拉丁美洲地区的出口大幅增长,有助于抵消美国市场的下滑。”道富环球市场驻波士顿的高级新兴市场策略师Ning Sun指出,“除了保护自身的制造业基础外,墨西哥还需要取悦美国人。”
Ning Sun预计,墨西哥会使其经济和外交政策与美国保持一致。
伤人伤己
根据墨西哥财政部的数据,2024年中国已成为该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品和塑料制品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近年来,墨西哥的中国汽车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称,墨西哥已超过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在全球的首要出口市场。实惠的价格和诱人的保修服务,使得中国品牌极具竞争力。例如,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SUV价格可能比日本或美国车型便宜近20%,一些品牌提供的保修期长达10年,远高于通常情况下的3年。
此前,汽车行业顾问兼分析师迈克尔·邓恩在接受《墨西哥新闻日报》采访时建议,墨西哥政府可以制定配额,限制可以免关税或以低关税进入墨西哥的中国汽车的比例。超过该配额的任何产品都可能被征收更高额的关税。
目前尚不清楚辛鲍姆是否会选择这条路线。但如果新关税实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税负可能更高,这将显著削弱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的价格优势。
不过,这种“保护”也可能为墨西哥带来副作用。墨西哥的下游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产中间品,关税上涨意味着原材料成本提高,最终可能转嫁给消费者。短期内这将推高通胀,长期则可能削弱墨西哥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8月28日,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在回应有关墨西哥政府计划提高对中国一些产品的关税问题时表示,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墨西哥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互利共赢是中墨经贸合作的本质特征。中方始终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歧视性、排他性措施。
郭嘉昆说,中方坚决反对在他人胁迫下、以各种名目对华设限,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相信有关国家将坚持独立自主,妥善处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