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30 04:02:30 股吧网页版
A股行情升温 含权类理财产品走俏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郝亚娟 夏欣

  A股行情持续火热,带动含权类理财产品快速走俏。投资者热情高涨,理财经理们也加大含权理财产品的配置和推荐力度。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7月份,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较6月份上升0.51个百分点和7.19个百分点,至3.64%和9.93%。

  信银理财财富管理事业部多策略及权益投资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期,我们关注到股强债弱的行情在持续演绎,尤其境内权益市场交易开始活跃,情绪开始升温,我们结合产品定位对资产配置策略进行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在‘固收+’的品类上增加了部分权益资产尤其是优质权益资产的配置,在增配权益资产时,注重短期交易热度以及估值水平,主要增配了短期涨幅不算夸张、未来仍然有上涨潜力的资产。”

  新发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7月理财公司新发权益类产品共8款,新发混合类产品45款,均超过上半年月均新发数量。

  华宝证券研究团队指出,得益于权益市场上行,部分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表现亮眼。受此影响,部分投资者选择将部分资金从纯固收类理财产品转向“固收+权益”之类含权类理财产品。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银行也在加大对含权类理财产品的营销力度。

  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轼剡分析称,在固收资产收益持续下行、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资金呈现了向含权类资产流动的现象,但基于银行理财的客群定位,投向固收类资产的资金仍占多数。在新发市场方面,市场对于含权类理财产品的接受度有所提升,除“固收+”产品持续推出外,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的发行数量有所提升。

  就理财产品类型来看,普益标准方面指出,与现金管理类或定期存款等产品相比,混合类产品收益潜力更高,同时可保持较好的流动性和抗通胀能力;与纯债类理财产品相比,混合类产品通过适度配置权益资产增加了组合收益机会;而与权益类理财产品相比,混合类产品风险更可控,波动较小。

  盈米基金研究院研究员袁剑楠分析称,今年以来股强债弱的市场特征明显,理财公司的核心体现为“固收+(含权类、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布局力度加大。从背景来看,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叠加国内利率中枢下行,传统现金管理类产品、纯债理财收益率走低,加之今年以来股市整体走势较强,近期指数突破近十年高点可见行情火热,投资者对“收益增强”的需求与理财公司含权类产品供给的提升两相呼应。

  在资产配置策略方面,前述信银理财财富管理事业部多策略及权益投资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受客群偏好影响,理财公司整体的风险偏好较为保守,因此即便在股强债弱的市场行情下,理财公司仍然坚持稳健配置、均衡配置以及多元配置的思路,不会激进地对资产配置策略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但针对市场波动会进行适当的增配或者减配。

  袁剑楠表示,在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显著的背景下,理财公司可凭“超级投顾”的优势突破同质化困局,在常规含权策略中添加量化对冲、CTA策略、打新增强等特色策略,充分发挥含权产品的多资产多策略优势。

  需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上半年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029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9万个。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捕捉“股强债弱”的机遇?应该注意哪些风险?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认为资产稳健保值增值仍然是第一需求,因此可以通过‘固收+’这类产品参与。”信银理财财富管理事业部多策略及权益投资部相关负责人坦言,尽管短期权益市场赚钱效应较好,但直接参与权益市场投资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波动,尤其在当前情绪和热度处于一个相对偏高的位置后。因此,仍然建议广大普通投资者做好资产配置,选择适合各自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参与权益市场、捕捉股强债弱的机遇。

  袁剑楠也坦言:“一方面,传统理财客群风险偏好低,而预期管理难度不低,导致资金端较为波动敏感;另一方面来自行情的不确定性,虽然当前行情未有调整迹象,但权益市场本身的高波动性是在所难免的,这也进一步对理财公司相关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针对客群管理,袁剑楠建议,在供给端按风险等级划分产品线(如“+5%权益稳健型”/“+20%权益进取型”),精准匹配客群需求。定期推送持仓报告、市场解读(短视频/直播),降低“追涨杀跌”行为实现投顾闭环。对于特殊需求客群,如高净值及养老金账户,可通过定制化含权产品方案布局长期限含权产品,提升负债端的稳定性。

  “投资者需要确认自身的风险偏好。含权类理财产品的含权比例、资产类型存在差异,投资者需要认清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确保与自身的需求相匹配,切勿只追逐高收益。同时,投资者需要详细了解产品结构、读懂细则。相较于固收类理财产品相对稳定的产品结构,含权类产品的设计结构更加多变,投资者需要了解产品的核心策略(如红利、指数跟踪等)、流动性安排(如赎回规则、敲出规则等),以及费率说明(如浮动管理费),确保与自身投资预期相符合。”黄轼剡说。

  信银理财财富管理事业部多策略及权益投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资者通过“固收+”产品在把握相关投资机遇的时候,其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适当性风险,在挑选相关产品时,一定要了解产品的风险等级,充分评判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尽量减少超风险投资。此外,需要对产品的投资策略要有一定了解,要接受极端情况下产品可能出现的波动和回撤的可能。

  对于理财公司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黄轼剡指出,首先,理财公司需要注意市场波动与回撤风险。权益市场本身具有高波动特性,理财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次,需要做好投资者预期管理。理财客户普遍风险偏好较低,对产品净值波动较为敏感,理财公司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并严格落实适当性管理。此外,理财公司相对于公募基金之类的机构,涉猎权益类资产的经验相对较浅,还需要应对投研体系有待提升、产品设计不足等方面的风险,并且需要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对于含权类理财产品的政策动态,避免出现合规风险。

  针对投研能力,袁剑楠认为,可以引入相对成熟的权益/量化团队,或通过FOF/MOM模式借力外部管理人。同时,开发细分策略(如“高股息+成长”“量化对冲+科技”),通过资产端的天然低相关性降低Beta(衡量一只股票或投资组合相对于市场波动的指标)波动。

  兴银理财方面表示,理财公司打造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竞争力,可通过多元资产、多元收益来源、多元策略,降低风险相关性,降低组合波动。同时,建立与风险预算匹配的资产配置及策略应用体系,综合运用多元化策略工具实现客户预期的风险收益目标。

  具体而言,一是投研能力建设以固收为基。固收投资已在业内得到广泛认可,理财公司可以继续“锻固收长板”,做深做透信用投研、进一步提升交易能力。二是衍生多样化投资策略,构建多资产多策略投研体系。理财公司可灵活运用对冲手段、量化/衍生品工具,形成可落地的策略池,并按照“策略产品化、产品策略化”的思路,将基础资产与策略工具组合封装,广泛应用于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谱系中。三是将权益投研能力作为理财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围绕“绝对收益”目标构建权益投研体系,在传统的行业研究、个股研究之外,更加注重自上而下投研框架基础上的总量策略研究与行业比较研究,强调均衡配置、突出择时能力,以满足理财客户的绝对收益需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