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29日讯(实习研究员郑文杰研究员王锋)近日,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比特机器人”)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一村资本旗下的比特淞灵基金独家投资。
视比特机器人成立以来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图灵创投、和玉资本、中金资本、经纬创投、迪策投资(湖南钢铁集团战略投资)等机构。根据财联社创投通一执中数据,以2025年8月为预测基准时间,公司后续2年的融资预测概率为77.74%。

视比特机器人融资概率评估(数据来源:执中ZERONE)
科创能力位居同行业前0.7%
视比特机器人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AI+3D视觉产品、工业智能软件及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公司聚焦智能制造、智能检测、智慧物流三大赛道,凭借AI视觉算法、机器人柔性控制、智能产线控制系统、工厂级智能规划与调度等技术,为重工、新能源汽车、物流等行业提供软硬一体化产品和全栈智能解决方案。
根据智慧芽TFFI企业科创能力评估系统,视比特机器人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科创能力评级为A级,位居同行业前0.7%,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截至最新,视比特机器人共有公开专利申请32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约91%。从专利基本法律状态来看,有效专利占比约32%,其中发明专利占比73%;审中专利占比60%。专利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有78%,整体技术质量良好。
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视比特机器人自2018年成立以来,申请专利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发规模和创新活力可持续性较高。

视比特机器人专利申请趋势(数据来源:智慧芽)
同时,视比特机器人有3件PCT申请,在4个国家/地区有专利布局,显示公司正在拓展全球化技术布局。

视比特机器人技术区域布局(数据来源:智慧芽)
从技术领域来看,视比特机器人主要专注于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程序、机器人、点云数据、缺陷检测等技术领域;其中在机器人领域布局最多,其细分方向有机械臂、轨迹规划、免示教、多机器人、工作空间。

视比特机器人创新词云(数据来源:智慧芽)
在研发团队方面,视比特机器人共有167位发明人。其中,专利数量最多的是邓文平,有91件公开专利申请。公司资料显示,邓文平是公司董事长兼CEO,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硕士,国防科技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ETH Zurich)联合培养博士,计算机系统专家。
公司创始团队来自于国内外顶尖院校及科研机构,在计算机视觉、机器人、3D图形、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深耕多年,在视觉和图形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目前重要发明人均还在该企业持续创新,无重要发明人疑似变动风险。

视比特机器人专利主要发明人(数据来源:智慧芽)
国内机器视觉市场分化,3D视觉成增长主力
据GGII数据,2024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181.47亿元(同比微降1.97%),其中2D视觉153.32亿元(同比降5.07%),3D视觉28.15亿元(同比增19.18%)。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破210亿元,2028年超385亿元(年复合增约20%),细分来看3D视觉达70亿元(年复合增25.73%);不过受外部环境影响,增速整体预期已调低。
当前机器视觉市场中,2D与3D视觉分化明显。传统2D视觉技术成熟,多用于外观检测、包装尺寸测量等常规场景,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增长遇阻。而3D视觉凭三维信息获取能力,可满足工业制造中“高精度定位、复杂工件识别、柔性装配”等更高需求,在锂电、汽车等领域关键环节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成为拉动市场需求的核心动力;加之与AI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对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应用边界持续拓宽。
在此背景下,视比特机器人以AI+3D视觉算法为核心,在重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据公开信息,其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图像拼接、多机协同控制技术,能解决大尺寸工件识别、油污粉尘干扰等痛点,目前在国内重工3D视觉分拣赛道市占率领先,深度服务三一重工、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形成“技术-场景-客户”的落地闭环。
但同时,视比特机器人也面临着市场挑战。一方面,国际巨头在加速本土化布局,在高端市场以“全栈方案”挤压份额;同时中小客户对成本敏感,而视比特的定制化服务模式难以快速渗透长尾市场,且AI算法在小样本、极端工况下的泛化能力仍需优化。另一方面,部分高端3D视觉传感器芯片需要进口,存在成本上升及交付风险。
未来,视比特机器人能否持续迭代算法以优化泛化能力,拓展市场份额并完成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