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北京,暑消秋立。528米的中信大厦巍然屹立。8月29日,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的中信股份,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折射出这艘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的“国企航母”转型新突破。
上半年,中信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687.60亿元,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12.28亿元,金融子公司利润全面提升,主要实业子公司业绩向上向好,综合优势进一步放大。
金融领航,实业报国。近年来,中信股份更加聚焦实体经济,整合全牌照、全周期金融资源,引金融活水蓄能量、润创新、育新质,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悄然重塑自身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坐标。
金融“强核”:
握指成拳打造服务新优势
2025年5月,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上市,集资410亿港元,创下多项IPO市场纪录,中信旗下的中信建投证券为保荐机构。2018年6月,宁德时代登陆创业板,保荐机构也是中信建投证券。
“今年恰是我们服务宁德时代的第十年。”中信建投证券宁德时代港股IPO团队的负责人张帅说。十年光阴,见证了宁德时代从羽翼初丰到登顶全球的高歌猛进,也记录着中信守护宁德时代茁壮成长的深情厚谊。
2015年,成立仅4年就跻身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三名的宁德时代,处于产能扩张的前夜,急需发展资金。
然而,此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爆发,少有投资者能看清宁德时代的潜力。中信建投证券秉持长期陪伴的服务理念,协助宁德时代完成私募融资、尽调规范、员工持股等多项工作,与公司建立了深厚稳定的信任关系,并由此开始了长期的全方位的资本市场战略合作。
2022年3月,整合中信金融资源的中信金控成立,宁德时代成为战略客户。中信银行、中信保诚人寿、中信建投资本、中信金租等金融类公司,纷纷加入到支持宁德时代发展的“合唱”中,累计协助其完成综合融资超过千亿元。
宁德时代的故事是中信聚合全牌照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缩影。中信股份拥有强大的金融资源,银行、证券、信托、保险、金融租赁等业态齐全,金融在中信的资产占比超过九成,贡献了九成的利润。近年来,中信推进金融“强核”,做强做优金融,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向新质生产力。
——识于微时,守于经年。尽早发现优质企业,全周期服务助其穿越“死亡之谷”。创新具有高投入、高回报和高度不确定性,科创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九死一生、赢家通吃,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精准识别对接是关键。
“中信建投证券携手宁德时代绝非偶然,靠的是中信完备的价值发掘体系。”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朱立群说,中信是智库先行,建立潜力企业名单库和前沿技术研究专家库,深度挖掘那些处于较早阶段、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
——山不见我,我去就山。化被动为主动,想方设法破除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科创企业普遍具有“两高一轻”的特征,即高风险、高收益、轻资产,这与银行过去“重资产、低风险”抵押放款模式不相符合,需要在信贷逻辑上加以突破。
此前,中国EDA龙头企业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在大量研发资金投入时期,急需资金补充,中信银行基于对半导体板块的深入理解,为企业提供了8亿元授信额度支持,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握指成拳,力出一孔。“股贷债保”联动,全牌照金融资源支持“硬科技”企业成长。全牌照不意味着一哄而上,而是将金融资源聚合起来,各司其职、各展所长,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精准“滴灌”。
以国产医疗影像巨头联影医疗为例,在“股”方面,中信证券协助其完成A轮股权融资,并作为牵头保荐机构,助力企业完成科创板IPO。在“贷”方面,中信银行提供综合授信。在“债”方面,中信证券与中信银行助力联影医疗大股东联影集团发行全国首单医疗行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公司债。在“保”方面,中信保诚人寿与联影医疗达成企业团体保险合作。
截至2025年6月末,中信聚合“股贷债保”全链条能力,服务前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和前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41万家、覆盖率超92%。
金融“强核”趋稳。上半年中信金融板块质效提升,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人民币283.84亿元,同比增长1.8%;中信的银行业务净利润增速延续向好态势;证券业务境内股权、债券承销份额领跑同业。
实业“星链”:
向新向质构建产业新生态
当金融活水奔涌向“实”,中信股份的实业板块正以“星链”工程为牵引,在广袤的产业星空密织创新之网。
——“探星”未来,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今年8月,一架无人驾驶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南海上空划出历史性航迹。它从深圳陆地起飞,穿越150公里汹涌海面,稳稳降落在惠州19-3海上石油平台。
这次试验创下全球首次大型eVTOL海上石油平台飞行纪录,刷新了低空经济在海洋场景的应用边界,也体现出飞行保障方——中信海直在低空经济领域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低空经济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亚洲最大直升机队运营商,中信海直是我国通用航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40年飞行时间累计超50万小时,有望竞逐低空经济的引领者。
中信高度重视低空经济,想方设法整合资源,帮助中信海直推进产业化布局。目前,中信海直开通了深圳湾城市海景飞行体验,实现“深圳-珠海”“舟山-东极岛”航线常态化运营;开启了阿勒泰空游包机新项目,运营滑雪活动、雪具运输领域飞行保障。
中信海直负责人说,集团的“探星”计划,正助力公司向低空经济一体化综合服务商转型。
——“造星”尖端,锻造新兴产业领军标杆。中国钢产量世界第一,但仍然在高端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等特种钢领域遭遇瓶颈。中信泰富特钢致力于在特种新材料上填补国内空白,争当产业链安全的保障者。
江苏江阴,在中信泰富特钢旗下兴澄特钢的生产车间,智能水冷系统正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调节水温,确保直径25毫米的缆索钢温度均匀性误差不超过 ± 2。这条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的产线,每天可生产2000吨高强度缆索钢,用于众多国家级工程。
中信泰富特钢总裁罗元东说,凭借“特钢是科技炼成的”硬核逻辑,从2018年研发出疲劳寿命远超德日同类产品的XCS-3#轴承钢,到2023年实现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用钢突破,再到2024年连铸合金圆坯连续第5次刷新世界最大直径纪录,中信泰富特钢不断用科技突破技术壁垒。
——“焕星”智造,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一个铝车轮能“跑多远”?中信戴卡的答案是37年专注于此,实现销量连续17年位居全球第一,并建设两座全球铝车轮行业灯塔工厂,成为世界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
从1988年引入中国首条铝车轮产线,到如今在全球拥有30家基地,中信戴卡以“轻量化”技术重塑行业。其戴卡鸿叶车轮减重15%,超轻碳纤维车轮提升续航能力,一体化压铸技术将98个零件合而为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信戴卡董事长、总经理朱志华说,技术让生产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现效率与质量双跃升。“十五五”期间,中信戴卡计划投入数十亿元研发,让“中国智造”的灯塔之光持续闪耀。
从南海eVTOL展翼,到轴承钢填补空白,再到点亮灯塔工厂,中信“星链”以科技为纽带,串联起未来探索、尖端攻坚与传统焕新的三重奏,为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实业“星链”向新。上半年,中信实业板块通过整合优化、资本运作、科技赋能等方式,经营持续向好,产业韧性不断增强。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四大板块分别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人民币4.58亿元、51.84亿元、1.45亿元和18.75亿元。
重塑坐标:
乘数效应凸显估值新空间
自2014年8月在港整体上市以来,中信股份业绩稳步增长,股价表现可圈可点。作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股份2021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80%,今年以来上涨超过25%。种种迹象显示,资本市场正在重估中信股份。
——金融和实业的乘数效应加速释放。当前,全球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外部风险挑战增加,中国正以科技创新和资本赋能为双翼,穿越风雨、飞向未来。这给支持科技发展的金融企业带来巨大机会。
基于对实业的深刻理解,近年来,中信股份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以AI为例,在科研层面,今年3月,中信在香港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开展联合攻关;在金融层面,加快构建与AI发展适配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将资金链通过“股贷债保”联动,精准嵌入AI产业链、创新链;在产业方面,推动AI从场景应用拓展到产业跃迁。中信银行研发“仓颉”大模型,全面赋能业务开展。中信农业旗下华智生物运用AI自主研发液相育种芯片,解决育种基因检测难题……
“金融与实业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如果运用得当,就能释放指数级的乘数效应。”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怡华说,中信拥有的独特协同优势,构成其区别于纯金融或纯实业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和稀缺价值内核。
——重视市值管理推动企业价值提升。市值,是资本市场刻画企业价值的重要坐标之一。中信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和市值管理工作,正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改革,推动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重提升。
2024年,中信股份开展了中高级管理人员自费购股,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面向所有上市子公司开展市值管理考核,积极探索央国企市值管理改革路径。
为回馈股东、共享成果,中信股份在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的同时,还公布了中期分红的计划——董事会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0元,较去年中期每股股息提高人民币0.01元,分红总额为人民币58.18亿元。
——中国核心资产迎来价值重估。作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香港资本市场发挥着“内引外联”的关键作用,吸引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不断增强的全球吸引力,正在加快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进程。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价值发现正经历深刻变革:蜜雪冰城港股IPO认购倍数5125倍,认购金额达到1.77万亿港元,刷新港股市场历史纪录;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出现估值倒挂,打破H股估值折价魔咒……
金融“强核”与实业“星链”交融互促,中信这艘“国企航母”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罗盘,驶向全球价值链的更高坐标。在《财富》新近公布的202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信列第62位,排名连续第7年上升。
中信股份董事长奚国华说,当前中信进入战略机遇期、动能转换期、改革攻坚期交织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以创新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全面创新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理念、模式、技术、机制等创新,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