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湖北松滋市迎来一场意义特殊的签约仪式。在当地吉他制造龙头企业桐馨乐器的推动下,国际知名吉他制造企业北京伊司地曼乐器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松滋市文化创新产业园(吉他产业园)(以下简称“文创园”)。在业内看来,这是一场“双龙聚首”:伊司地曼专注古典吉他,自有品牌畅销全球;桐馨乐器则覆盖古典吉他、民谣吉他和尤克里里等木吉他制造全品类。二者皆属当下中国高端吉他制造头部企业,从代工到自有品牌的生产销售全覆盖,它们的集聚不仅强化了区域产业协同,更带来显著的链式反应——锦鸿乐器、聚鑫乐器、云渡文化等11家吉他生产与销售企业相继入驻。
更宏大的蓝图正在铺展。围绕“吉他+”战略,松滋正积极构建“产、学、研、游、购、娱”一体化生态,并将文创园建设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任务。“吉他小镇”“中国吉他之乡”的愿景逐步清晰,一个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端吉他产业基地已初具雏形。
在中国文化产业创新日益蓬勃的“十四五”时期,松滋围绕一场看似“无中生有”的吉他产业谋变,走出了一条可供参考的发展新路。
“松滋选择吉他制造产业,走的是一条‘小切口、深钻研’的专业化道路。”8月28日,在中宣部“活力中国调研行”荆州站活动中,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事业研究室主任邢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松滋依托人才资源优势,加以政策精准扶持,贯通研发、制造与市场全链条,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在高端吉他这一细分领域探索出“松滋模式”。
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文化产业依赖自然与历史资源的局限,实现了“从零到一”的产业培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认为,其核心亮点在于以返乡创业团队为牵引,通过人才与技术双轮驱动,实现产业链快速聚集。同时,以“吉他+”推动产业跨域融合,构建起多元立体的生态体系,为资源禀赋不足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新路径。
汪锋华的创业松滋“谋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乐器生产国和第二大乐器消费市场。吉他因入门门槛较低、受众广泛,成为最受欢迎的乐器品类之一。目前,国内吉他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江苏泰州、广东揭阳、惠州、广州及贵州正安等地,产品类型相对综合。
2023年,松滋人汪锋华已成为中国吉他制造业的“风云人物”。创业十三载,他创立的桐馨乐器年营收突破8000万元,业务模式也早已从为日、德、美等国品牌代工,逐步扩展至培育自主品牌“MONTOYA”。如今,桐馨乐器已成为国内唯一一个覆盖全品类高端木吉他的制造企业之一。
令汪锋华声名远扬的,还有与“华语音乐教父”李宗盛的合作。“李宗盛的‘李吉他’每年仅限量生产3000把,定价亲民、不事商业推广,只面向真正欣赏其设计的群体。”汪锋华回忆道,当初李宗盛遍访国内三十余家企业均未找到合适合作伙伴,直至委托桐馨乐器。
为精准理解李宗盛的设计理念,汪锋华带领团队反复聆听其歌曲,钻研音色与工艺,历时一年终于打磨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自此,桐馨正式成为“李吉他”指定制造商,产品线也从“旱地”到“初犊”不断延展。
成功的背后,是对高端吉他赛道的坚定选择。“国内吉他企业众多,但专注高端市场的寥寥无几。”汪锋华坦言,他的“秘诀”是持续投入学习与培训。即便创业初期现金流紧张,他仍坚持每年投入30-50万元,带领团队赴全球多地交流学习,并聘请国内外制琴大师开展培训,将前沿技艺融入产品打磨,使桐馨乐器逐步赢得国际高端客户的认可。
2019年起,桐馨乐器的订单常年饱和,顶级产品仅出厂价已达5.8万元/把。
桐馨乐器迁移松滋聚势
2023年,在一场招商引资会上,汪锋华被家乡的“诚意”与政策打动,将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迁回松滋。
与他一同回归的,是一整套产业生态资源:国际制琴大师亚伯拉罕举家迁居松滋,徒弟小卢也带着妻子定居于此,“这里有氛围,也有我热爱的吉他”;全部核心制琴师无一人流失,集体返乡;产业链迅速成型——目前已有4家企业正式签约、7家达成框架协议,覆盖吉他制造、销售等关键环节。“这11家企业能代表中国高端吉他制造的核心力量,”汪锋华表示,文创园的产品已远销欧美、东南亚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箱包、面板等配套企业也将陆续入驻,产业链将持续完善。
事实上,松滋发展吉他产业,并非毫无基础,邢伟指出,松滋发展吉他产业有两大核心优势:一是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从事吉他研发、生产制造的优秀人才,打造完整的人才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二是品牌优势,吸引国际知名品牌进驻,与著名华人音乐人合作,能够迅速聚集品牌要素,提升松滋吉他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洪勇补充道,人才方面,返乡创业的核心团队稳定,有家乡情结的羁绊,利于产业长期发展。同时,桐馨乐器具有国际上除了马丁、泰勒之外的,全球第三家掌握厂房恒温恒湿的仓储、生产环境能力的吉他制造企业,此举利于高端吉他的木材储存,保证产品品质。
松滋的布局并未止步于制造端。文化创新产业园规划总投资5亿元,松滋市还配套推出“吉他贷”专项金融服务,设立2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并系统打造“松滋吉他音乐汇”、吉他小镇与城市IP,计划推动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松滋市委书记汪卫也表示,加快推进伊司地曼、桐馨乐器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招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快推进吉他产业从生产、销售向展示、体验、娱乐延伸拓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全链条式发展。2025年,松滋文创园产值预计达8-10亿元,三年内有望突破20亿元,全面满产后规模可冲击50亿元,带动就业近万人。
据预测,全球原声吉他市场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2029年规模有望达到30亿美元。中国作为核心制造国与消费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松滋的实践表明,即便没有先天文旅资源,通过精准定位、链式招商与文化赋能,区域也有机会实现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低端迈向高端,推动文旅融合、培育新业态,它不仅响应了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的号召,也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照,成为中国加速迈向“文化强国”进程中的一个生动注脚。一把木吉他,已不再只是一件乐器,更成为切入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