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由第一财经举办的2025零碳峰会现场,远景智能零碳业务拓展总经理邢戈公开表示,零碳产业园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绿色能源的价格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的竞争优势。
他表示,硅铁、电解铝、工业硅、玻璃、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高耗能行业的电力成本占生产成本超过30%,甚至占到40%~50%,中国新能源的价格优势能够直接转化为这些新兴绿色工业行业的一些成本优势。
另外,应对国际碳关税机制须依靠物理直连的绿色电力。邢戈在2025零碳峰会现场介绍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明确规定,如果不是使用绿色电力或符合欧盟标准的购电协议,碳关税将按欧洲碳价、产品数量及碳足迹计算,将导致出口成本的大幅增加。这一需求也推动了国家在绿电直连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部委密集出台《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等政策,零碳园区的建设驶入“快车道”。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以“单位能耗碳排放”为核心指标,即每吨标煤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邢戈介绍,目前长三角工业园区的该指标约为2,即每吨标煤对应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要做到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指南要求的0.3或者0.2,意味着园区80%~90%的能源须来自直连的绿色可再生能源以及配套储能,挑战显著。
随着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的发布,各省区相继推出零碳园区建设指引。据邢戈介绍,以江苏省为例,该省提出0.3吨/吨标煤的能耗碳排放指标。
“实现零碳园区的关键,在于大规模应用零碳可再生能源。”邢戈认为,当前政策主要包括“源网荷储”和“绿电直连”。前者主要针对新项目,要求源侧和负荷侧是同一投资主体,对新项目的用电量有一定的要求;后者以负荷侧为主要投资主体,允许源荷分离,但需签订长期购电协议,并对电压等级有明确要求。
在峰会现场,邢戈重点分享了远景在鄂尔多斯打造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实践案例。
他介绍称,公司于2021年在鄂尔多斯打造的零碳产业园,基于年供应100亿度绿电,引进零碳的产业电池制造以及电池的上下游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的供应商,产出的电池参与到鄂尔多斯33万辆柴油重卡的替换。“公司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案例共配套建设2GW风电、2GW光伏、1.6GWh电源侧储能及1.4GWh负荷侧储能,同时与电网合作成立配输电公司,保障园区绿电稳定供应。”
基于实践探索,邢戈提出了零碳园区建设的系统化路径,包括产业解决方案、金融解决方案、EPC解决方案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他强调,产业解决方案是首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类型、能耗需求、成本结构和区位因素;金融解决方案解决资金问题;EPC解决方案负责工程建设;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碳足迹追踪和智慧管理。
通过系统化的建设路径和创新的商业模式,远景智能正在推动零碳产业园从概念走向实践。
在由第一财经举办的2025零碳峰会现场,邢戈分享了两个典型案例:耐克太仓物流园通过2台分布式风电和3MW光伏,年发绿电1700万度,在满足1000万度自用基础上,余电通过绿证交易供其门店使用,实现零碳运营。星巴克昆山产业园则通过光伏、储能、绿电交易和数字化系统,实现100%绿色电力覆盖和80%碳减排。
零碳产业园不仅是能源转型的载体,更是绿色新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展望未来,邢戈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化零碳实践,与各方携手推进绿色产业建设,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