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30 19:44:40 股吧网页版
华为上半年研发投入近千亿!今年营收有望突破9000亿元峰值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斯临

  8月29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网站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2025年上半年,华为实现营收4270.39亿元,同比增长3.95%;净利润为371.95亿元,同比下降32.2%;归母净利润为370.54亿元,同比下降32.19%。

  华为净利润明显下滑,引发业内诸多关注。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华为利润下滑并非源于主营业务恶化,而是因其迅猛增加的研发投入。

  今年上半年,华为研发费用达到969.50 亿元,同比增长9.04%,占营收比例22.7%,达到历史最高位。按这一趋势,今年华为研发支出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研发投入投向何处?

  高研发占比一直是华为的特点。

  一名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华为素来习惯大开大合地打法,用极高的研发投入实现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以此提高溢价赚取更多利润,而后再投入研发,以此实现正向循环。

  近年,华为研发投入占比仍有不断上升之势,这或是为了应对一场更大的竞争。

  “去年华为研发开支超过1700亿元,已超过营收10%用于研发的目标。今年华为研发投入会更多。”在6月21日举办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曾如是表示。

  张平安透露,华为增加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IT根基技术的突破。其中包括昇腾AI芯片、鲲鹏CPU芯片、移动端系统级芯片麒麟芯片、AI网络芯片等各类芯片,服务器、移动设备等各类平台的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等基础软件。“鸿蒙操作系统也是被迫产生。”

  张平安进一步指出,随着未来国际关系发展,全球技术生态将出现分别以美国和中国为中心的两个阵营,而欧洲、中东等中立市场需要华为争取。“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仅为了在中国立足,更要在全球立足。”张平安说。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无论是芯片还是操作系统的研发,都需要持续的巨额投入。以备受关注的鸿蒙操作系统为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曾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华为为研发鸿蒙每年投入超1万人,研发费用高达数百亿元,代码达1.3亿行,其中大部分由华为自主开发。

  这只是一场持久战的开始。无论开发者数量还是系统内的软件生态,鸿蒙都与iOS、安卓等主流操作系统相去甚远。要想取得突破,华为仍需持之以恒,不断投入。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年初在财报中所言,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最大机会,也是长期机会。华为应拒绝机会主义,不焦虑、不迷失、不冒进,不被短期泡沫驱动,扎扎实实打造根技术,精益求精走好每一步。

  “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但我们能确定的是,任何时候自己都必须是强者。未来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培育黑土地,持续做强华为核心竞争力。未来三年,我们要与经济规律逆周期,加大战略纵深投入,错位发展,在根技术上压强式投入。”孟晚舟表示。

  营收增速缘何放缓?

  外界对华为各项业务都保持极高关注。

  华为并非上市公司,仅仅是出于发债融资需要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网站上披露财务数据。因此,这份财报并未披露详细的业务营收细节,但外界依旧可以从市场调研机构披露的数据了解更多情况。

  以最受关注的终端业务来看,华为表现不错。国际数据公司IDC监测数据显示,二季度,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逆势突围,以18.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这是时隔四年后,华为重返第一。

  华为在汽车业务也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取得新突破。在8月25日举办的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透露,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连续14个月蝉联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第一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也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车辆超过100万辆,激光雷达的发货量也突破了100万台大关。

  在云计算业务上,据张平安近期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透露的数据,截至8月28日,华为云的整体算力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率接近250%,使用昇腾AI云服务的客户从去年的321家增长到今年的1714家。

  不过,在营收贡献最大的ICT基础设施业务上,华为却面临一定压力。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合计1128亿元,同比降幅超过16%。这或许是华为上半年营收增速下滑,不到4%增长的主要原因。

  可即便如此,按这一增速情况,2025年,华为全年的营收仍有望超越2020年的8913.68亿元,突破9000亿元大关,登上新的营收顶点。在终端、汽车等多个业务的共同推动下,距离华为重返业绩巅峰,已为期不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