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和农业农村部药检所,派出8个工作组,分赴18个省份,开展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集中调研指导。
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偏多。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银行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持续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四良”融合,全力为农业防灾减灾贡献金融力量。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放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根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面对灾害频发的挑战,提升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刻不容缓,银行业正通过强化信贷投放、优化服务流程、深化政银协同,为基础设施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为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流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银行机构主动出击,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调研。一方面,与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紧密合作,获取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清单等一手信息,明确支持重点。
江苏省作为农业大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对于应对旱涝灾害、稳定粮食产能意义重大。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积极助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该分行坚持政银高频互动与三级行有效联动,将农发行的资金、专业优势与政府部门的组织、政策优势深度结合,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由行领导带队,多次对接江苏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通过座谈会商、联合发文、签订合作协议、联合调度等形式,明确合作重点领域,及时共享政策与项目信息,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支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合力;同时,将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支持纳入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协议,由市县行清单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省分行按月调度进度,按季度反馈金融支持成效。
另一方面,银行业工作人员实地走访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详细了解其在灌溉设施、农田整治、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实际资金需求。根据不同主体的经营规模、财务状况、项目特点,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对于资金需求较小、用款时间紧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手续简便、放款迅速的小额信用贷款;对于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则安排项目融资,匹配长期、大额的信贷资金,并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
在传统信贷审批模式下,复杂的手续和冗长的流程往往使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难以快速获得资金,错失建设黄金期。为改变这一现状,各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线上化、智能化审批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化风险评估等技术,对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快速评估,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实现“秒批秒贷”,让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未来,银行可从如下几方面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制定专门的信贷政策,降低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以减轻项目方的还款压力。二是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整合贷款申请、审批、发放等环节,提高服务效率,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及时了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项目进展情况,共同筛选优质项目进行支持。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认为,银行应设立专项信贷额度,优先满足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仓储冷链等项目的资金需求,并延长贷款期限、提供利率优惠。同时,以合适的方式推动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通过银团贷款、项目收益债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
在强化基础设施信贷支持的同时,银行业还通过推动“四良”融合,助力良种培育、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改善耕地质量以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从生产端提升农业综合抗灾能力。
在良种方面,农发行湖南省分行紧紧围绕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大力支持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天心种业有限公司、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优质大型客户,助力种业创新高地建设。
对于良法的推广,各地银行积极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如在河南、山东等粮食主产区,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引进先进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在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农业经营主体引入无人机飞防技术,对大面积农田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还能在灾害初期及时控制病虫害蔓延,减少损失。
在良地打造上,各银行高效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标单位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清单,主动为施工单位提供资金支持。
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良机)方面,银行业为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机具提供贷款支持,降低了农民购买先进农机设备的资金压力。一些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在银行贷款帮助下,购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智能播种机、无人植保机等先进农机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面对灾害时也能更快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因灾害导致的损失。
武泽伟认为,银行助力“四良”融合需聚焦技术赋能与金融协同。一方面,通过融资支持良种研发、智能农机应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与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构建专属信贷服务体系,重点支持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升精准作业和智能管理水平。此外,银行应联合保险公司开发综合保险产品,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风险缓释,并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利率等方式,直接支持农户和企业提升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生产能力,最终实现农业综合抗灾能力的系统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