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曾是文人墨客笔下荒凉、凄苦的象征。而如今,青海早已旧貌换新颜,绿色和生态成为其新标签,“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等名号越来越响亮,绿色工厂建设也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走进青海一家产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绿意,厂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谁能想到,多年前这里曾遍布燃煤锅炉,烟尘四溢。
顾先生是该园区一家胶囊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提起园区的变化,他赞不绝口。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青海省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顾先生积极响应号召,不断升级改造企业软硬件设施,从生产、技术、管理等各个维度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经过20余年的耕耘,该企业已成为西北五省生产规模最大的胶囊生产企业,年产空心胶囊达100亿粒。2022年被认定为青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绿色工厂”单位,成为高原地区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小小的胶囊事关健康安全,顾先生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他带领企业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引进全自动空心胶囊生产线,确保胶囊高效生产。据了解,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可根据不同药物的药性需求,量身打造适应性强的胶囊解决方案,在业内赢得良好的口碑。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污染排放、高耗能等问题日益凸显,我们意识到转型势在必行。企业计划开展设施升级改造,淘汰当期落后、低效的生产设备,对产品转序、包装、入库等流程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顾先生介绍。
在企业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行青海分行主动到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及金融需求,为企业精准匹配“科创(绿色)e贷”信用贷款产品,创新将碳排放监测结果纳入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等流程,成功为企业发放500万元贷款。有了贷款资金支持,企业加快升级改造进程,各项环境绩效指标持续改善,与工行的合作也从贷款延伸到更多金融领域。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双碳”目标下,民营企业纷纷布局绿色低碳这条新赛道。工行青海分行聚焦重点领域降碳、减污、扩绿方面金融需求,创新利用碳账户数据,推出“科创(绿色)e贷”场景融资方案,为青海省内小微客户提供低成本、可持续的绿色融资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度绿色工厂名单中,有9家是青海创建的绿色工厂,工行青海分行主动对接,已为超半数企业提供普惠服务,支持企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青山、绿水、净土;节能、减排、降碳,生动的画笔勾勒出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工行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绿水青山,为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