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花展、上海国际光影节、龙华庙会……一场场大型文体活动,让上海市徐汇区持续成为“高光”之地。近年来,徐汇区积极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赛娱经济、秀展经济、二次元经济,改造传统商圈,推动新兴商业布局,不断探索打造商旅文新场景,把更多“流量”转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汇聚著名文体IP
2025年8月底,位于徐汇区的上海体育场及周边无疑是申城的人气焦点。时代少年团4场演唱会的举办,吸引了30余万观演人群与场外粉丝,为徐家汇商圈带来了显著的客流增长与消费热潮。一场大型演出,成为撬动上海文旅商体展联动的有力支点。
演唱会期间,徐汇区各商业体均迎来了显著的客流增长与消费提振。紧邻体育场的徐家汇商圈累计客流量近200万人次,总营收超1.45亿元。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总营收环比增长75%。徐汇区还同步推出了围绕演唱会打造的“票根+”多重优惠活动。区内16家商场、19家影院、近10家KTV共同推出优惠休闲套餐,形成了“观演+休闲”的“一站式”体验。
有文也有武。2025年UFC格斗之夜上海站在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上海体育馆落下帷幕。能容纳1.3万人的上海体育馆人气爆棚,火爆的场面,直接呼应当天在上海体育场进行的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
上海正在大步迈向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这次2025年UFC格斗之夜上海站,是上海今年全新落地的8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之一,这是UFC时隔8年重返上海。
包括UFC格斗周一系列活动在内,上海体育馆所在的徐汇区8月份共进行200余场赛事和演出,在多方协同下,格斗周的观赛门票贯通多个商圈,推出多种消费福利。比如,联动衡山路12号华邑、西岸美高梅、建业里嘉佩乐等多家酒店给出宠粉福利,让“一票难求”的热度转化为“一住倾心”的经济动能。
正是看到了著名文体IP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动能,近年来,徐汇区积极引进国际著名文体IP。今年2月26日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显示,徐汇区凭借上海马拉松、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上海站、高校百英里等重大影响力赛事,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踊跃参与,更显著地拉动了周边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报告指出,徐汇区赛事拉动消费总额高达26.86亿元,直接经济影响更是达到了近30亿元,充分展现了体育赛事对区域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
二次元经济带火城市消费
上海是二次元文化氛围较浓的城市,而徐汇区则堪称上海乃至全国二次元热度的策源地之一,在产业、产值和企业聚集度上都位居前列。不仅腾讯、网易、米哈游、鹰角、莉莉丝等知名企业在此扎根,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上海无线电博物馆等场馆也在街区内集聚。徐汇还新设立了区级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并依托鑫耀·光环Live和越界锦和尚城两大商业体作为二次元消费的支撑载体。
不久前,徐汇区正式官宣名为“元界Neo World”的元宇宙街区,并引入多个重磅二次元IP。作为“元界”街区的核心商业体鑫耀·光环Live为片区带来了高品质的园区和商业综合体,为二次元爱好者喜欢打卡的大型装置开辟了空间,还有上海LIVERSE音宇宙艺术中心、久事运动馆等特色业态。从鑫耀·光环Live一路向北来到“元界”街区西北角,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被很多年轻人视为打卡胜地。10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部分场景复刻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家庭的氛围,带领观众沉浸式回顾以游戏为代表的休闲娱乐方式在中国的变迁。被全国各地不少网友“惦记”的游戏博物馆,也从另一侧揭示了二次元街区的运营宗旨,即避免过度商业化、增强代际共鸣、强化“线下的不可替代性”。
值得一提的是,融合二次元不是简单建设、单一陈设,而是让二次元文化扎根生长。“元界”官宣成立后,就在今年7月中旬推出了持续一个月的重磅活动“元界夏日嘉年华”。作为2025年上海旅游节和上海国际动漫月徐汇区的重要活动,以街区吉祥物“咻咻”的元宇宙冒险为背景,推出集章打卡兑换限定周边、微缩艺术展、谷子市集、同人市集、《明日方舟》痛车痛站及定制车票、米哈游全家桶快闪店、《明日方舟》快闪店、《十日终焉》快闪店等多种活动。
嘉年华期间,街区每周末轮番上演《明日方舟》《原神》《第五人格》《未定事件簿》《王者荣耀》等IP主题周活动,涵盖Coser巡游表演、人气KOL签售会、草地音乐节和随机舞蹈快闪等。还特别推出了次元女团、地偶、乐队专场演出、《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海选赛、AKB48 Team Sh握手会、游戏制作人小高和刚见面会、《画江湖之不良人》主创签售、痛车展等特别活动。
展望未来,二次元经济带动消费已是大势所趋,徐汇有能力也有责任在用户诉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间找到平衡。
让四季都充满活力
今年4月下旬起,一场“黄油小熊”风暴席卷徐家汇商圈。这场以“百变时尚秀”为主题的“黄油小熊”上海首展,不仅在港汇恒隆广场带来百余款周边商品,更将整个商场改造成“黄油小熊”的秀场。
这表明,商场正从“空间出租者”向“内容运营商”转变,为IP提供线下转化变现的路径。徐家汇商圈是我国商圈发展的见证者。多年以来,上海商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满足“一站式购齐”的购物中心超越百货业,成为都市商业主流;在此期间,社区商业、超市、卖场、便利店等业态纷纷崛起;到本世纪第2个10年,实体商业又迎来电商的冲击。
老牌商圈又如何再塑辉煌?《上海市商圈能级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徐家汇商圈的定位是持续构建年轻、时尚、创新活跃的商业生态,加快建设闻名遐迩的世界地标性消费商圈;提升大徐家汇中央活动区功能,推进高端商务、文化、旅游、体育、科技功能高水平融合。
不久前,太平洋百货徐汇店谢幕,徐家汇商城集团旗下的新六百YOUNG在原址上焕新归来,这正是对商圈变化的回应。除了新六百之外,按照规划,商圈将从条状商业到圈状商业、从传统百货林立到年轻力爆棚,这个见证了30多年上海商业变迁的地标商圈,正以蝶形结构的全新姿态舒展翅膀。
老商圈在改造,新商圈在形成,在徐汇滨江区域,“来上海,游西岸”正成为新的时尚品牌。
徐汇滨江的“四季经济”布局逐步升级、逐步成为现实:春季,联动上海时装周、上海车展系列活动以及“自在春天艺术节”、户外美学生活骑行节等户外活动,激活“春日经济”;夏季,聚焦“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岸好市”等重点活动,点亮夜间经济;秋季,融合FISE世界巡回赛上海站、西岸科技消费展等活动,打响赛事经济、科技经济;冬季,在继续承办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西岸艺博会等老牌艺术活动的同时,还将举办游戏产业大会等二次元盛会,做强会展经济。
徐汇滨江将继续聚合全域力量,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紧抓西岸凤巢升级、西岸中环开街等契机,探索场馆、商圈、酒店的营销联动,形成“北、中、南”融合、业态互补的消费引力场;借助“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溢出效应,探索浦江游览、低空观光、无人机秀等文旅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