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乐力加是一家全球酒业巨头公司,原本在不同国家使用多套独立人力资源系统,导致管理分散。2023年引入BIPO(必博)的HMS系统后,全球分公司整合到同一平台,实现了总部一站式管理——无论泰国、法国还是中国,系统自动适配本地语言与合规要求,管理者可实时查看全球人力数据。“就像一位全球HR总监坐在上海,能随时掌握海外分公司的人力动态。”BIPO企业与国际关系总监赵国毅说。
这是技术赋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缩影。8月29日,新民晚报记者从上海市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获悉,“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开放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将以数字化技术为引擎、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权威科研实力、静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集聚优势,以及上海外服、云生未来等企业的技术与场景经验,打通“政产学研用”全链路。
“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开放创新实验室”由静安区发起,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指导,上海外服集团和云生未来作为首批共建单位,不仅是静安区响应上海市委市府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要求的具体实践,更标志着静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迈入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诞生地,静安区跳出“区域产业”的局限,致力于打造“世界级人力资源服务高地”2024年,静安区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营业收入突破512亿元,约占上海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营收的四分之一,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BIPO就是落户“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企业之一,初创于2010年,如今的服务网络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全球建立了50多个自营办公室。“BIPO受益于静安区提供的房租补贴、人才落户绿色通道等政策,还在区政府支持下,携手普华永道、君合律所等机构共建‘全球人力资源促进中心’,通过进博会等平台扩大生态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务。”赵国毅说。
这意味着,静安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传统业态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记者了解到,静安区内19家人力资源机构获评高新技术企业,10家获评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实践中,区域企业已率先突破。比如,上海外服以AI技术覆盖全国400余地区社保公积金解读、职位分析等场景,2025年上半年通过数字化平台链接1313家国企,发布岗位超1.3万个,服务大学生4.8万余人次,并成立产训融合中心推出36门技能课程。
“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开放创新实验室”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为静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未来,实验室将重点通过整合政府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企业等多方数据资源,实现安全共享与流通,为决策与创新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围绕成果转化,举办成果发布会、项目路演、产学研对接会等活动,加速创新成果落地应用。静安也将通过筹划发起“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创新基金”,进一步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