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31日电(记者安娜)8月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结束了7月份的下行走势,实现小幅回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31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4%,较7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什么?“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小幅回升,表明扩内需、‘反内卷’等政策综合效果初步显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从中国制造业PMI分项指数来看,8月份,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较上月有所上升,升幅在0.1至1.8个百分点之间;产成品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0.6和0.1个百分点。
具体看供需两端,8月份,反映需求的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反映供给的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8%,连续四个月位于50%的临界点以上。
“8月份,我国部分地区经济仍受到了极端天气影响,但强度和持续性有所减弱,加上各项扩需求政策稳定落实,中美经贸关系阶段性缓和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情绪,制造业市场需求缓中趋稳。”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说,同时,在需求端有所趋稳以及极端天气影响减弱等因素的带动下,制造业企业生产意愿有所释放,生产活动稳定扩张。
从外需来看,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注意到,8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至47.2%,略强于季节性表现。“从8月份相关数据看,外需仍有韧性。”他说。
从价格情况来看,8月份,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明显上升,且连续两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出厂价格指数为49.1%,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同样连续三个月上升,为今年以来最高点。
文韬认为,价格指数联动上升,进一步表明我国整治“内卷式”竞争效果初显。
基于上述价格指数走势及此前已公布的高频数据,温彬判断,8月份我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降幅有望收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涨幅大于出厂价格指数。“这意味着制造业企业利润空间或将受到挤压。”温彬说。
“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涨幅大于出厂价格指数,也意味着利润或向制造业上游流动。”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
从细分行业来看,新动能在加快扩张。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1.9%和50.5%,比上月上升1.3和0.2个百分点,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目前,制造业企业对后市预期乐观程度也在上升。“8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市场预期总体向好。”赵庆河说。
“综合来看,8月份,我国宏观经济向好基础继续巩固。当前积极因素在进一步累积,将带动后期经济向好发展。”文韬表示。
当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也印证了上述专家的判断,二者分别为50.3%和50.5%,分别较上月上升0.2和0.3个百分点。赵庆河认为,包括中国制造业PMI在内的这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表明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继续保持扩张。
“但也要注意,目前中国制造业PMI、制造业订单类指数、制造业中小企业生产指数均在50%的临界点以下,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在困扰我国经济修复。”张立群提示,下一步仍需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记者注意到,8月份以来,针对当前经济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宏观政策已在有序发力。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深入评估政策实施情况,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市场预期。要抓住关键着力点做强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持续激发消费潜力,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温彬认为,随着政策效应持续发挥,以及进入“金九银十”生产销售旺季,后期我国各项经济指标有望继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