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基金发行市场呈现“规模略降、结构调整”特征:新发份额超过7200亿份,较去年同期略降;权益基金发行规模超越债券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正筹划加大对权益基金的布局力度,后续权益新基金发行有望持续回暖。
前八月新基金募资超7200亿元
权益和债券基金占比相当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年内新成立基金947只,总发行份额达7280.58亿份。与去年同期相比,成立数量增长20.64%,募集规模下降5.01%。
从产品类型看,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与债券基金成为主力。其中,新成立债券型基金175只,合计募集3284.92亿份,占总规模的45.12%。权益类基金方面,550只股票型基金募集2707.94亿份,占比37.19%;混合型基金成立158只,募集768.92亿份,占比10.56%,两类合计占比达47.75%。
对比去年同期,今年新基金发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去年前8月,债券基金是绝对主力,占比高达80.16%,而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分别为10.06%、6.83%;今年前8个月,权益类基金占比大幅提升,甚至超过债券基金。
此外,FOF产品发行迎来爆发,年内已成立38只产品,合计募资376.41亿份,约为去年同期(96.82亿份)的4倍。
单只产品方面,申购资金更青睐稳健类产品,发行规模较大的10只产品均为FOF或债券基金。其中,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两只偏债混合FOF分别募资65.73亿份、60.01亿份;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指数债基、天弘中债投资级公司信用债精选指数债基,以及惠升和盛纯债、汇安裕宏利率债两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发行份额均超过60亿份。
目前,基金公司布局新基金的步伐还在加速。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正在发行的新基金达到58只,还有62只基金等待发行。在这120只基金中,被动指数型产品占一半,债券型基金占20%,主动权益类基金占三成左右。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表示,市场走势直接影响资金入市意愿与发行“窗口期”:市场回暖、权益资产赚钱效应凸显时,权益类基金容易获得资金认可;市场震荡调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时,短债基金等稳健型产品发行则会增加,适配市场情绪。
8月权益基金发行份额创年内新高
8月以来,市场持续火爆,权益基金发行显著升温。Wind数据显示,8月新成立基金140只,合计发行份额达1020.22亿份。
从产品类型看,权益基金受到欢迎,当月发行615.47亿份,占比达60.33%,两项数据均创年内月度新高。更具标志性的是,今年以来权益基金月度发行份额占比突破60%,成为基金发行市场的绝对主力。
对此,德邦基金分析,公募发行市场结构性回暖、权益类新基金发行规模增长,得益于估值修复、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流向的优化。但不同板块和产品表现存在差异,近期发行的新基金集中在科技成长方向,特别是与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等硬科技主题相关的领域。
随着市场回暖,基金公司积极重启或加大权益产品的布局力度。
德邦基金透露,目前重点关注科技成长赛道,在人工智能算力、半导体、高端制造、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进行布局,未来将持续发力智能驾驶、创新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
“公司近期加大了对权益类产品的资源投入。在ETF布局上避免单纯追逐热点,而是以深度研究为基础,探究产业趋势背后的细分结构性机会,围绕独特性和稀缺性进行布局。”沪上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产品部负责人表示。
据李一鸣观察,当前在产品布局上,基金公司一方面积极补齐产品线短板,比如推出“固收+”、新能源、科创板等细分赛道的权益基金,并不限于短期热点,以填补空白为主要目的;另一方面,结合市场热点与自身投研优势,发行主题基金。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对于主动权益类产品持谨慎态度。上海一家小型基金公司表示,现阶段市场处于回暖初期,发行成本较高,待出现更好时机再加大投入。
“随着市场回暖,权益类基金业绩得以修复,投资者对主动权益基金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但‘回本即赎回’现象随之出现。目前,公司以持营为主,年内没有推出主动权益产品的计划。如果市场持续向好,明年一季度可能会着手布局。”华南一位公募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