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将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聚首海河之滨,擘画上合组织发展蓝图。
中外媒体的目光也随之汇聚于此。新闻中心里,各路记者争分夺秒、马不停蹄,他们不仅关注上合组织峰会本身,还将目光放在了国家间更长远的合作。

对于阿塞拜疆趋势新闻社(Trend News Agency)总编辑埃敏·阿里耶夫(Emin Aliyev)来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他关注的核心议题。他向记者表示,“这一倡议对我们非常重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路径将成为世界的主流。阿塞拜疆期待通过参与这一倡议获得丰厚利润与多重效益。”
埃敏·阿里耶夫举例称,过去两年,中欧两地经过阿塞拜疆的过境运输增加了5倍。这是一个巨大的运输量,意味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是五六年内,这一数字将继续上升”。
这让像埃敏·阿里耶夫这样的媒体人对其所在国与中国的合作更具信心,“我们已结束与邻国的冲突,并有浓厚兴趣成为和平的中转枢纽——无论是货物、人员、运输公司,甚至在全球物流网络,当涉及东西方之间的双向运输时,我们都具备独特优势。”
俄罗斯TBU电台记者科尔尼洛夫·安德烈(Kornilov Andrei)则更关注中俄之间的安全合作,在他看来,中俄之间的安全合作是第一位的,但经济合作也十分重要。
科尔尼洛夫·安德烈对天津、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表示,在天津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感到非常愉快。他还特别提及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并表示它们在俄罗斯也非常受欢迎,“在俄罗斯的新能源市场中占有非常大的份额”。
“中俄之间的友谊早已萌芽”,科尔尼洛夫·安德烈希望两国能继续保持这种“温暖且愉快”的关系。
巴西《圣保罗页报》(Folha de S.Paulo)驻京记者纳尔逊·潘奇尼·德·萨(Nelson Pancini de Sá)则希望从上合组织峰会中看到一些“金砖”元素。
他将天津比作连接巴西与中国的纽带,因为巴西大部分产品出口都要经过天津港。
纳尔逊说,巴西虽然不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但也很关注这次峰会。“金砖初创四国中有三个国家都在这里,这就是我为什么在这里”。
在纳尔逊的愿景中,上合组织会越来越壮大,逐渐发展为“上合+”。他向记者表示,“十几年前,‘金砖’刚刚成立的时候,它并不被视为一个严肃的组织……但后来,人们开始重视‘金砖’、谈论‘金砖’。我想上合也是这样,几年后,它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