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1 01:26:20 股吧网页版
大咖齐聚!这场湾区论坛聚焦科技金融与跨境互联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2025年8月30日,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发展”为主题,汇聚权威专家、监管机构代表及市场领袖,聚焦科技金融与跨境互联,共同探讨大湾区金融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现场传递出强烈信号:大湾区正以金融为纽带,加速构建开放、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生态圈。

  (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现场。)

  科技金融成为新引擎,多方献策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论坛上,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军扩明确提出“十五五”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点任务,包括扩大消费、构建房地产新模式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强调,科技创新必须从“跟随性创新”转向“前沿性创新”,这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他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为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造平等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环境;改革科研评价方式,增强容错性和激励性,鼓励敢冒风险、潜心钻研;并在自主安全与开放合作之间形成合理的制度框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同样指出,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临新机遇与挑战。他提出应从四个方面推动创新转型:从跟踪追赶转向部分领域引领超越,从集成创新转向原始创新,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从协同创新转向创新集群,助力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新高地与新兴产业策源地。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张奎表示,接下来将推动构建具有大湾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广州、深圳科技金融改革试点,扩大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强化银行信贷与股权融资、保险保障、融资担保、融资租赁、信用增进的协同联动,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建立健全“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机制。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副局长范乐宇透露,广东正全力推进科技支行建设,目前正在制定配套监管评价办法,争取两年内打造一批标杆科技支行,实现科技金融在“量”和“质”上的双提升。

  在资本市场方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副局长王文哲表示,将优化企业上市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根据自身定位在沪深北交易所及境外市场如港交所上市,同时推动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公募REITs、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融资规模。

  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问题,广州市自今年4月起实施“益企共赢计划”。据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傅晓初介绍,截至8月末,三家试点银行已签约企业590户,签约金额超过250亿元,覆盖生物医药、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有效纾解初创科技企业融资瓶颈。

  “南沙金融30条”红利持续释放跨境互联互通迈向新阶段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部长级干部、原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香港资本市场年内回暖且上半年重回全球IPO 前列,与国际资本重估人民币资产密切相关。他认为,利率下行周期或持续 3-4年,人民币存在一定升值压力,人民币资产面临再评估与再定价。此外,他建议香港和澳门进一步畅通资金进出内地的渠道,扩大人民币资产交易规模,增强离岸人民币中心吸引力,以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及影响力。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陈维民表示,近年来粤港澳互联互通持续升级,香港凭借在银行融资和资本市场的优势,为出海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上市集资等多种融资渠道与选择。他提到,香港正积极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海外业务总部和企业财资中心,集中管理境外业务,实现海外资金的高效统筹调配,从而更紧密地连接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

  澳门金融管理局代主席黄善文则聚焦金融科技领域,称将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推进数字澳门元项目建设,做好数字澳门元与数字人民币的对接工作。通过在大湾区推动两地数字货币的互联互通,助力区域金融创新与金融联动发展。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当前正与沪深交易所紧密合作,推进沪深港通纳入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交易等优化措施,期望尽快落地,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与便利,进一步完善大湾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在具体实践举措方面,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秀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省市“一盘棋”,合力招引海外主权基金;二是补齐机构短板,打造专业的资本市场服务平台;三是加强规则衔接,促进跨境信用的互联互通。他特别强调,应充分利用 “南沙金融 30 条” 的政策红利,招引跨国证券公司、私募基金、财富管理机构、家族办公室等各类机构,形成跨国金融机构与国际资本的聚集效应。

  【数说】广东金融业主要指标持续居全国首位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占GDP比重达9.3%,存贷款规模、证券交易额、上市公司数量、新增上市公司家数、保费收入等主要指标持续居全国首位。

  今年上半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达1583.92亿元,同比增长4.8%,占GDP比重超过10%,全市金融业总资产规模突破13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迈上新台阶,“深港通”累计交易额突破100万亿元,“跨境理财通”业务规模突破1200亿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

  截至7月末,广东科学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达2137亿元,同比增长22%。

  截至6月末,广东省AIC设立规模47亿元,并购贷授信规模83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累放金额及户数均居全国前列。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