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面临下行周期、迫切需要衍生工具助力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试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参与期货市场,利用金融工具助力自身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18日,上期所公布山西建邦集团(下称建邦集团)“JB”牌螺纹钢期货交割品牌注册成功,自此拉开了永安期货协助建邦集团完成上期所螺纹钢期货首次交割的序幕。从2月初次接触到7月落地交割,这场跨越5个月的“期现握手”,不仅为建邦集团打开了产融结合的新通道,更折射出钢铁行业寻求破局的深度探索。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建邦集团是山西省重点民营企业,地处秦晋豫三省省会城市“大三角”的中心区域,对秦晋豫三省具有良好的产品发运辐射优势,公司80%的产品销往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剩余20%销往天津、北京、山东、杭州、重庆和四川等地。
作为非沿海地区的钢企,建邦集团总经理助理张夏瑜告诉记者,相比沿海钢企,他们面临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钢铁产品体积大、重量重,内陆运输主要依赖铁路和公路,相较于海运,成本增加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此外,运输成本的限制使他们产品的销售半径受限,市场辐射范围相对有限,市场拓展难度较大。
“随着钢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销售模式面临挑战,我们需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和风险管理方式。”张夏瑜说。
“参与上期所仓单交割,一方面,可以拓展销售渠道,突破地域限制,使公司产品能够触及全国乃至全球的期货市场参与者,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等功能,通过参与交割,企业能更好地管理库存和价格风险,应对市场波动。”张夏瑜告诉记者。
参与仓单交割带来的“蝴蝶效应”还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张夏瑜介绍,生产方面,参与交割促使公司更加严格地把控产品质量,按照上期所的高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优化生产工艺,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交割标准,从而推动公司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销售方面,参与交割极大地拓宽了销售渠道,使公司能够与全国范围内的建筑企业、贸易商和投资者建立联系,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增强了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度,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定价方面,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公司定价提供了重要参考,使公司在定价时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市场供需关系、宏观经济形势和价格走势等因素,制定更合理的价格策略,增强公司在市场价格波动中的应对能力。
“本次参与交易所仓单交割的整体业务流程非常顺畅。通过此次交割,我们不仅及时锁定了产品利润、完成了销售,还全面体验了交割的各个环节,收获颇丰。”张夏瑜说。
据记者了解,建邦集团早在2015年便开始探索运用期货及衍生工具。近年来,在钢铁行业风险加剧和金融属性增强的背景下,他们将期货工具与现货经营深度结合,形成了以套期保值为核心、期现套利为补充、点价交易为纽带的业务体系。
张夏瑜介绍,参与期货市场后,他们的经营理念从传统的单纯注重生产和销售,转向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在日常运营中,他们会综合考虑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通过比较优化期现市场的采购和销售比例,从而提升企业利润。同时,积极探索“实体产业+金融工具”“现货+期货”的协同发展模式,借助期货等金融工具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司经营韧性与市场竞争力。
在本次建邦集团完成首次螺纹钢期货交割的过程中,永安期货及其子公司永安资本从前期沟通规划到后期驻场实操,进行了全方位的助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复杂的交割注意事项系统化、文档化,并结合案例分析与企业实际优化方案。我们还多次主动上门洽谈,深入车间了解生产工艺,驻场全程参与每个交割环节的指导。”永安期货产业委员会主席石春生介绍,最终,在期货出现套保机会时,凭借前期的充分准备,快速敲定合作并推进实施。
“通过本次合作,我们欣喜地看到风险管理理念已深入钢铁企业内心,建邦集团对期货市场有理性认知。随着合作的推进,他们对期货工具的使用也越来越熟练。”石春生表示,永安资本近两年已协助近10家钢铁企业完成上期所螺纹钢首单交割,助力钢企在复杂的市场经营环境中更好地运用衍生工具,为企业转型升级、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张夏瑜表示,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建邦集团将与期货工具的深度结合考虑其中,进一步加强与上期所和期货公司等机构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民营钢铁企业“产期融合”的创新路径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