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文旅消费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新的消费增长点和动力源,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当前,随着居民文旅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变化,供给结构面临调整优化的任务,需要以有效供给支撑消费扩容。
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文旅消费升级的过程,是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迭代升级的互动过程,以有效供给匹配和创造新需求,意在解决过剩和短缺并存、大量需求外溢等突出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创新更好推动了文旅项目建设运营和良性发展,为繁荣文旅消费提供了更多可能。
不过,也要看到,文旅市场仍存在一些供需错配的困境,给促进消费带来一定的阻力。例如,地域特色优势要素资源挖潜不够,文旅业态产品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趋同性,市场认可度高的共通性要素资源利用泛化,对不同年龄群体的细分消费需求回应不精准不到位,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匮乏,宣传形式千篇一律等。又如,数字技术与文旅资源的耦合有待深化,文旅产品数字化停留在技术套用、浅层融合层面,缺乏持久活力。此外,在线文旅平台管理运营不够规范,一些入驻平台的经营者利用信息技术捆绑销售或节假日临时涨价等,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更好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深入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可鼓励主要商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休闲街区、重点旅游景区和文体休闲场所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优化夜间公共交通组织和线路安排,推出主题鲜明的沉浸式夜游产品,开发一批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点亮一批夜间消费场景。
还要发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积极作用,鼓励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引导传统百货店、体育场馆、老旧厂房转型,积极营造文旅消费氛围。
鼓励发行旅游年卡并推出月票、季票、年票、联票等优惠套餐,发放惠民消费券。发行文化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并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和信贷产品。持续开展系列性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围绕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组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