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科技叙事”迎业绩验证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工业富联市值突破万亿元、通信和电子行业单月涨幅超20%……刚刚结束的8月,A股市场科技类上市公司表现引发投资者关注。从2025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多家科技类上市公司盈利表现亮眼,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的成效正在显现,不仅显示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科技叙事”迎来业绩验证,更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生动写照。可以预见,在多方合力支持下,中国科技企业将持续夯实“技术根基”,以“硕果盈枝”之态,绘就经济转型新图景。
·近八成上市公司盈利多行业明显回暖
截至8月31日晚间,共有5424家A股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半年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4.9万亿元,同比增长0.03%;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99万亿元,同比增长2.45%。今年上半年,2908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为53.61%;417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为正,占比约为77.03%。从行业角度看,农林牧渔、钢铁、建筑材料、计算机、有色金属、传媒、电子、非银金融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回暖较为明显。
·中报彰显业绩向好全年盈利有望逐季上行
8月31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显示,企业盈利已从年初的预期修复阶段进入实绩验证周期,整体景气度持续改善,亏损面显著收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机构普遍预计,在政策持续发力与消费旺季叠加作用下,2025年上市公司全年盈利将呈现逐季上行态势,A股市场正从炒预期向看实绩切换。
上海证券报
·中央汇金6月底ETF持仓超1.28万亿元 “长钱长投”良性生态正在形成
随着公募基金2025年中期报告披露完毕,中央汇金的ETF持仓情况浮出水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央汇金持有ETF市值总计超1.28万亿元,并现身数十只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此外,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保险机构、外资机构等长线资金也频频借助ETF入市。在业内人士看来,ETF的低成本特性显著降低了长期投资的摩擦损耗,同时,丰富的产品匹配多元化配置需求。近年来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在逐步加大ETF的配置,标志着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良性生态正在形成,将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AI带动需求爆发 A股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喜报”连连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赋能千行百业。得益于AI崛起带动的需求上升,一批A股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出色,算力、PCB(印刷电路板)、光模块行业的上市公司经营表现尤为突出。同时,AI与医疗、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融合,也为相关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157家AI及AI+概念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其中,11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七成;14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100%,15家公司同比扭亏为盈。
·A股中期分红规模与数量创新高 810家公司拟派现超6400亿元
截至8月30日,A股市场共有810家公司推出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计划,拟派现总金额达6428.08亿元(含已经实施完毕),分红金额和公司数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56%、15.06%,均创出历史新高。在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中,“中字头”占比约三成。市场普遍认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稳健,在现金分红规模、股利支付率及分红持续性等方面,均明显领先于其他类型企业,是资本市场分红的“主力军”。
证券时报
·中期分红队伍壮大 7家银行上市以来首次实施
上半年涨势如虹的银行股,正在用实际行动回馈广大投资者。截至8月30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近半数将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其中17家已披露分红方案,涉及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多家城商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施中期分红的银行队伍再度扩容,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和长沙银行等7家银行均为上市以来首次实施中期分红。从分红金额来看,国有大行继续领跑。中、农、工、建、交、邮储等银行披露的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显示,其合计现金分红总额达2046.57亿元。其中,工行以每10股派发1.414元(含税)、总额达503.96亿元的分红方案,登上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总额之首。
·3000亿农药市场“正风治卷” 行业迎来磨底复苏关键期
农药被誉为粮食安全的“隐形卫士”。作为全球农药第一生产和出口大国,去年我国农药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不过,这一关乎农业生产根基的行业,正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难题。为了规范治理农药行业隐性添加、非法生产、低价倾销等顽疾,近期,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正式启动全行业“正风治卷”三年行动。8月31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钟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风治卷”三年行动启动一个月以来,协会已经收到几十条线索。政府层面的制度规范与协会层面的行规自律形成互补,将共同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 向“合规经营”转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农药行业正处于磨底复苏关键阶段,业内期待相关政策和配套方案能有效实施,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海外业务催生第二增长曲线公募基金重点掘金出海标的
在经济逐渐企稳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在掘金成长投资的策略上,渐已形成出海逻辑既是寻找增量空间也是对冲传统市场业务风险的共识——只有出海才有望形成超越宏观数据与行业增速的业绩表现。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业绩前十强产品的表现以及公募十大重仓股的内在特点,都反映出?品种成为基金寻找优秀机会、挖掘高质量投资的主要落脚点。根据天相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名单包括腾讯控股、宁德时代、阿里巴巴-W、新易盛、小米集团、紫金矿业等公司,这些基金下注最多的重仓股,几乎无一例外的指向出海,为基金在穿越周期的投资中提供攻守兼备的依托。
证券日报
·上半年5432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
8月31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披露《中国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8月31日,我国境内股票市场共543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8.11万亿元,同比增长0.43%,环比增长7.15%;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0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较上年全年提升4.76个百分点。全市场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2475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1943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中期“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更凸显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为全年经济稳定向好奠定坚实基础。经济复苏的“向上动能”正在加速积聚,后续增长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值得期待。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趋势:从“买规模”到“抢技术”
近日,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暨签署《收购意向协议》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持有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等资产完整的所有权及知识产权。A股并购重组市场中,核心技术正逐渐成为企业竞逐的关键资源,此类资产导向型交易呈现明显升温态势。截至目前,年内共有21单并购重组项目的交易标的涉及核心技术(含知识产权、专利、专业技术),交易金额合计达25.69亿元。其中,信息技术及生物医药领域的交易尤为突出。
·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
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披露收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按照申万行业划分,软件开发、生物制品、半导体、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行业研发强度居前,均超过10%。整体来看,上半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的A股公司共有6家,分别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