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1 23:03:50 股吧网页版
利多星总经理才子:证券领域恶意维权的治理与研究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步入攻坚期,注册制全面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等举措持续落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然而,金融黑灰产组织借市场转型契机,针对不同金融业态打造针对性的运作模式。现已形成保险领域恶意退保、银行领域债务优化、证券领域代理维权三大核心链条。黑灰产的滋生与蔓延,正成为扰乱金融秩序、侵蚀投资者利益的重大隐患。

  其中,证券行业恶意代理维权作为金融黑灰产的典型形态,其扩张态势尤为突出。不仅规模大幅攀升、业务范围快速扩张,更逐渐呈现出专业化、技术化、跨境化等新特征,对证券市场稳定运行与投资者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当前证券行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为深入推进证券领域黑灰产治理工作,切实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与投资者权益,2025年8月29日,证券行业打击恶意维权联盟、上海利多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每日经济新闻,共同发布《2025证券行业恶意代理维权治理研究报告》。这是证券行业内首次面向全社会系统性揭露证券领域恶意维权全貌的专业报告,不仅填补了行业在恶意维权系统性研究方面的空白,更成为证券行业反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行业从业者、监管部门及社会公众深入认知恶意维权黑产、构建有效治理对策提供了权威参考依据。

  上海利多星总经理才子,长期关注证券领域恶意维权打击与治理工作,对行业恶意维权的发展脉络与治理难点有着深刻洞察。在《研究报告》发布会上,才子回顾了证券行业恶意维权治理研究的历程,他表示“早期,恶意维权黑产主要通过在网络上散布海量负面帖子的方式开展活动,此类行为隐蔽性极高,相关责任主体难以追踪,给治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2020年,我带领技术团队针对证券行业恶意维权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形成的成果《证券咨询行业不当维权调查报告》在监管内刊发表,首次从专业层面对‘恶意维权’作出明确定义,将这一长期潜藏于暗处的黑产彻底暴露在阳光下。如今,我们再次联合行业力量和主流媒体推出《2025证券行业恶意代理维权治理研究报告》,就是希望全面剖析恶意维权的发展历程、当前现状及潜在危害,并提出多方协调共治的建议,为证券行业正本清源、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恶意维权四阶段演进,对证券行业危害持续加剧

  《研究报告》首次完整梳理并刻画了证券行业恶意维权的四阶段演进路径:

  2018年起步阶段:最早一批恶意维权从业者从P2P行业债务催收领域转入证券行业,凭借此前积累的“催收经验”,在证券代理维权赛道快速扎根,初步形成业务模式;

  2020年扩张阶段:电话销售模式逐渐固化,恶意维权团队通过大规模电话营销获取客户,行业规模实现井喷式增长,对证券行业的干扰初步显现;

  2022年专业化阶段:大量法律咨询公司开始假冒正规律所名义开展混业经营,恶意维权的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更有部分正规律师事务所无视律师协会相关规定,以高额分成模式深度参与恶意维权,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乱象;

  2024年技术升级阶段:恶意维权黑产借助流量经济发展机遇,全面转向短视频平台开展裂变式传播,并引入AI 换脸、AI语音等前沿技术提升“造假”水平与迷惑性,持续在黑灰产领域实现所谓“技术创新”,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才子指出,伴随业务模式的不断升级,恶意维权的获客链条也经历了三次关键跃迁:早期阶段,黑产通过伪造大量证券机构负面信息,在分类信息网站、贴吧等平台发布,并借助SEO(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实现内容置顶,吸引有退费需求的投资者;中期阶段,黑产开始利用爬虫技术非法窃取通信、银行等渠道的客户数据,实现精准定位潜在目标;当前阶段,黑产则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短视频平台投流,通过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引流,获客效率大幅提升。

  恶意维权的迅猛扩张态势与可观利润空间,进一步为这一灰色职业的滋生蔓延注入了动力。据才子介绍,通过“行业退费金额 × 恶意维权占比 40%×30% 分成比例”的测算方式倒推,当前全国专职从事证券行业恶意维权的人员约有3000人,恶意维权相关黑色产业的年收入规模已达到3亿元。

  然而,恶意维权的持续蔓延,给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带来了显著冲击。不仅直接侵蚀证券投资咨询行业的营收能力,导致机构利润空间被挤压,更以“虚假投诉”“恶意索赔”等方式造成证券投资咨询行业声誉黑洞,严重破坏行业公信力,成为制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掣肘。数据显示,2021——2023年期间,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增速达48.2%、合规人员数量增速达35.8%、投资顾问人员数量增速达78.5%,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为 28.4%。然而,在行业规模与专业人员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退款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却提升了41.3%,客户投诉量逆势增长290%,以上海地区为例,2022——2024年期间证券行业相关信访数据增长了833%。

  多方协同防御成关键,构建恶意维权治理体系

  面对恶意维权带来的严峻挑战,才子表示“我们自2020年起便持续推进恶意维权的研究与治理工作,期间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专题报道,曝光恶意维权黑产运作模式;同时积极配合上海公安部门开展打击行动,为案件侦查提供支持。截至《研究报告》发布时,警方已针对证券行业恶意维权案件立案7起,其中2起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出判决,1起案件处于法院审理阶段,另有4起案件仍在警方侦查过程中。”

  不过,当前证券行业恶意维权治理仍面临司法实践层面的难点。才子指出,在已判决的证券咨询行业恶意维权案例中,尚未出现以“敲诈勒索罪”定罪的先例,多数案件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但从打击效果来看,“敲诈勒索罪”与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量刑标准、威慑力度存在显著差异,仅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此外,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正不断升级,通过暗网传输数据、使用境外通讯工具沟通、利用虚拟货币完成交易等方式,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进一步增加了案件证据收集与立案侦查的难度。在“低风险、高收益” 的利益驱动下,不法分子通过持续投诉向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施压,逼迫机构支付 “和解费”“退费分成” 以获取暴利,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往往因证据收集困难、法律定性模糊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

  针对当前证券行业恶意维权治理的现状,才子提出多方协同治理建议: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需将合规经营意识内化为“内生抗体”,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业务,从源头减少恶意维权可利用的“漏洞”,同时建立健全恶意维权应对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网络平台:需切实履行主体监督责任,加强对平台内涉及证券代理维权内容的审核力度,对涉嫌恶意维权的信息、账号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切断黑产传播渠道;

  监管部门与司法机关: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恶意维权的法律定性标准,加强执法与司法衔接,提升对恶意维权黑产的打击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投资者:需提高对恶意维权的警惕意识,认识到参与恶意维权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通过监管部门投诉渠道、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避免陷入黑产陷阱。

  才子认为,此次《2025证券行业恶意代理维权治理研究报告》的发布,不仅为证券行业恶意维权治理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更标志着证券行业对黑灰产的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随着监管部门、行业机构、网络平台及投资者的协同发力,证券行业恶意维权治理体系将不断完善,有望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健康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