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1 23:17:30 股吧网页版
80后博士创业 7年估值涨70倍 国星宇航冲刺AI卫星第一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星宇航”)重新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材料,再次冲击上市。

  2025年1月27日,国星宇航首次递交港股申请材料,但六个月后未能完成上市流程,按港交所规定,其于8月25日重新递交材料。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二次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前不到一个月,国星宇航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

  招股书披露的融资历程显示,随着国星宇航快速发展,其投后估值也从最早的9500万元,增长到截至2025年7月末超过67.6亿元。这意味着,在成立7年多时间里,国星宇航市场估值暴涨超70倍。

  事实上,目前以卫星研制和星座运营为主营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尚无已上市先例。估值暴增的国星宇航,此次冲刺“AI卫星第一股”能否成行,仍有待观望。

  让AI算力上天

  国星宇航创始人、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均为陆川。公开资料显示,陆川出生于1983年,有近20年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研究经验,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其于2006年7月获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于2018年6月获得中国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2月,国星宇航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发起成立国内首个AI卫星科研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陆川担任院长。

  据招股说明书,陆川现持有国星宇航最多股份,约占总股本的32.46%。北京星融宇航持有22.72%的股份,其余持股方依次为:盛希泰(11.45%)、北京新时代空间(9.74%)、星河产业集团(9.68%)、深创投集团(3.77%)、恒坤发展基金(3.76%)、惠州益霖投资(2.71%)、欧卓企业(2.30%)、广东万全投资(2.30%)等。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卫星公司的股东中,不乏地产商背景股东。其中,星河产业集团为地产大佬黄楚龙创办的星河控股集团全资持有。据招股书披露,另一股东广东万全投资也同样有地产商背景,由万科持股49%。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2024年收入计,国星宇航在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八,市场份额为2.0%。按2024年收入计,国星宇航在所有管理完整卫星产业价值链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22.1%。按累计发射AI卫星数量计,公司在中国所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一。

  不过,尽管行业排名处于前列,但申请材料显示,国星宇航当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国星宇航2022年亏损0.91亿元,2023年亏损1.4亿元;2024年亏损增至1.77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92亿元,亏损持续扩大。

  根据招股书,本次IPO国星宇航募资拟重点投向下述领域:建设深圳中心、提升研发能力、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以及偿还部分银行借款。

  在申请材料中,国星宇航自称为AI卫星的研制及发射先驱,在技术层面上依托四大核心技术——适配太空环境的AI应用卫星研制技术、型谱化卫星平台快速定制技术、“灵境引擎”遥感影像升维技术、高功率平板式AI智算卫星平台技术,拥有从卫星研制、运控管理到下游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自成立以来,国星宇航已经发射27颗卫星,其中包括21颗AI卫星,按累计发射AI卫星数量计,国星宇航在中国所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一。同时,国星宇航还表示,自身也是中国最早研制及发射AI卫星(包括AI应用卫星及AI智算卫星)的商业航天公司。

  国星宇航还提出依托AI智算卫星先进能力的“星算”计划,即建设由2800颗AI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

  据国星宇航执行副总裁赵宏杰此前介绍,星算计划目标是将算力服务器发射入轨,形成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在招股书中,国星宇航表示,星算计划能够提供低成本、全覆盖、可持续的天基计算资源,部署后将满足太空边缘计算和部分地面特殊AI计算场景需求。在该计划进展上,2025年2月,国星宇航新增发射60颗卫星的计划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2025年5月14日,国星宇航成功发射12颗卫星。在长期规划上,国星宇航计划于2028年前发射星算计划下的首批100颗AI智算卫星。

  国星宇航此前受到外界关注,即是在2025年5月14日,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被外界称为我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是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的首发星座,该星座由国星宇航研制的一轨12颗计算卫星组成,配套了国星宇航自研的AI载荷,首发星座在轨计算能力达到5 P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 Gbps,星座组网后号称将形成全球最强太空计算能力。

  赵宏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基于天基计算与互联互通,卫星数据的采集服务周期有望从天级以上大幅缩短至秒级,有利于扩充低延时服务场景:通过红外ADS-B等多种应用载荷搭载,可广泛支持应急处突、防灾减灾、低空经济等需求场景;此外,面向三维数据在轨实时处理上,太空计算中心可支持三维数字孪生应用、低空飞行器卫星三维导航、具身智能全息城市训练、深空探测数据在轨计算等。

  华创证券认为,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入轨,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了组网阶段,实现了AI赋能太空应用。一方面,“三体计算星座”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同时,算力卫星加速组网,随着国星宇航的“星算”计划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并将与地面超过100个算力中心互联互通,未来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据规划,2025年“三体计算星座”将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

  业绩虚实

  对于投资者而言,国星宇航站上了政策与产业双重风口,但能否接住“AI卫星第一股”的期待,取决于在未来将技术验证转化为正向现金流与稳定订单的能力。

  在宏观层面,国星宇航遇上了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年景,带动民营航天企业迅速发展。

  招股书称,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从事卫星行业。在政策支持、商业航天的迅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低轨卫星星座快速布局推动下,中国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收入由2020年的约17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约2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9%。中国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收入预期,将自2024年起按复合年增长率36.3%进一步增长,于2029年达到约1265亿元。来自民营企业的收入占2024年中国卫星行业总收入的32.5%,预计2029年将占47.5%。

  在此背景下,国星宇航各项业务迅速发展,营收显著增长。国星宇航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77亿元、5.08亿元、5.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6.6%;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65.1%。

  按业务结构来看,国星宇航主营业务由星基解决方案、卫星及相关服务、其他服务三部分组成。其中,星基解决方案是其第一大主营业务收入。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03亿元、4.60亿元、4.41亿元,占其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8.0%、90.7%、79.7%。2025年上半年星基解决方案实现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9.2%。

  然而,国星宇航当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亏损额分别为0.91亿元、1.39亿元、1.77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92亿元,亏损持续扩大,预计2025年全年仍将存在净亏损情况。

  对于亏损原因,国星宇航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公司处于早期爬坡阶段,在研发并发射AI卫星同时,还专注于开发核心技术以提升AI算法及算力。在此阶段,国星宇航将战略性获取客户及发展关系列为优先考虑,并专注于通过具竞争力的薪酬方案留住人才。

  此外,商业航天仍处于市场培育早期,受到技术投入周期长、研发成本高昂等因素影响。

  事实上,不仅是国星宇航,产业链上的一些上市公司也同样面临盈利压力。例如,中国卫星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9.15万元,同比下降458.67%;中国卫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降55.59%;航天宏图上半年亏损由去年同期的1.97亿元变为亏损2.48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星宇航研发开支中,出现了外包开支激增情形。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未列出),公司外包研发开支分别为809.7万元、1572.8万元及6103.8万元,占同期研发开支的17.7%、29.4%及43%,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对于外包研发开支增加,国星宇航称主要用于委聘第三方进行AI算力模块相关的研发项目以开发AI智算卫星。

  国星宇航也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问题。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中,国星宇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7.4%、56.1%、77.5%及98.4%。同期,国星宇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9.2%、21.5%、31.3%及49.7%,且最大客户变更频繁。

  在招股书中,国星宇航亦明确表示,由于卫星行业的特殊性,采购和交付周期通常较长,并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卫星的定制化程度、客户的技术要求、获取监管批准所需的时间以及火箭发射窗口可得性,其中若干因素超出公司控制范围。因此,从报告期来看,重复采购的情况有限,也无法保证未来能够扩大客户群或采购量。

  国星宇航还面临依赖少量供应商的情况。报告期内,其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分别占其总采购额的29.9%、60.5%、64.3%及73.8%。其中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0.3%、36.3%、31.0%及36.1%。国星宇航表示,主要是期间发射了12颗AI智算卫星,因此增加了火箭发射服务的采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