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媛深圳报道
深圳“村民”再出手,掏3亿当LP成立VC基金。
近日,有两只VC基金引发市场关注——深圳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深圳龙岗龙兴创投基金签订投资意向协议,规模共计3亿元,存续期10年。
上述基金的特殊之处在于,一是除深圳国资外,还有12家深圳村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简称“村企”)出资担任基金LP。
二是上述基金由南岭创投担任基金管理人,这也是南岭基金首次向其他村集体募资,打破了“仅靠南岭村单村资金”的局限。
在深圳,“村集体”企业试水股权投资已经不是新鲜事。自2022年底以来,深圳各区股份合作公司纷纷开始投身金融类投资领域,尤其是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2024年,21世纪经济报道曾独家报道,深圳各区成立的“村企基金”均已正式运作,且陆续开始投资企业、项目。
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也了解到,与一两年前“村企基金”大力动员村企出资不同,此次龙岗村企出资主动意愿较强,相关政府部门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促使股份合作公司和创投行业“双向奔赴”的,是双方各自的发展痛点。股份合作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后,需要解决资产和经营高度集中于房地产和物业、物业增值趋缓等问题,并进一步盘活集体资金资产。而“募资难”的中国创投行业也需要寻找进一步的动力来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已有约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已涉足创业投资,这些村企分布在深圳南山、罗湖、龙岗、龙华、坪山等行政区。
基金已完成募资,12艘“小船”拼成“大船”
深圳股份合作公司是从原来的集体经济组织改组而来。1992年,深圳市全面启动特区内农村城市化工作,集体股份合作制公司就此出现在历史舞台,这是一种全包式组织,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物业收租为主要营收来源。
受益于长达20余年的房地产行业上行周期,股份合作公司“资力雄厚”,但其高度依赖物业经济,大量闲置资金都放在银行“趴账”。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深圳市股份合作公司合计约989家,共拥有土地约320平方公里、物业1亿多平方米、总资产约2700亿元。
目前,深圳股份合作公司普遍存在收入单一化、发展后劲不足、管理人才瓶颈等问题。“股份合作公司通过(基金)合作,把自己的‘小船’拼成了‘大船’,然后又搭上了国企这只‘大船’。这种合作模式能保障股份合作公司的资金稳定性,相对降低投资风险,投资收益可能会更有保障。”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研究员谢志岿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
此次,深圳市龙岗区的12艘“小船”拼成了“大船”。记者从南岭创投了解到,此次参与出资的12家村企包括:龙兴创投公司(南联村、南约村、龙岗村、同乐村、龙东村)、南岭村、樟树布村、上李朗村;坂田集团、岗头村、禾坪岗村、风门坳村。
其中,龙岗龙兴创投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基金LP及出资比例分别为:龙岗金控出资30%,龙兴创投出资50%、南岭村出资10%、樟树布村出资5%、上李朗村出资5%。
其中,龙岗金控是深圳市龙岗区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属国有独资公司。而龙兴创投是由龙岗区南联村、南约村、龙岗村、同乐村、龙东村五家村企共同发起设立,龙兴创投于2023年就曾出资参与深创投管理的红土龙城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股24.75%。
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总规模为1亿元,基金LP及出资比例分别为:坂田集团出资50%、岗头村出资20%、禾坪岗村出资20%、风门坳村出资10%。
这只基金的最大出资方是坂田实业集团,实控人为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坂田村委(集体股)。坂田实业集团董事长张东海公开称,这是该公司“突破传统租赁模式的首创尝试”。
据悉,目前这两只基金已完成募资,还在履行法定程序,基金还尚未正式运行。基金投资方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
“两只基金的投资领域有区分和侧重。目前已经储备了一批创始团队优秀、技术研发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潜力较大的优质项目。其中有技术非常独特领先的人工智能项目,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高端制造项目,国际资本争相投资的生物医药项目等。”基金管理人南岭创投介绍称。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两只基金的管理南岭创投是深圳南岭村旗下的专业创投机构,也是广东省首个村集体经济成立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这也是南岭基金首次向其他村集体募资,打破了“仅靠南岭村单村资金”的局限。
“事实上,过去两三年,我们一直探索与其他村集体合作。最近取得了成果。”南岭创投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南岭创投已投资十余个项目,涵盖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及电子信息等领域;其中,所投资的海创药业已成功实现IPO,另有多家企业正筹备在港交所、科创板IPO。
面对股权投资,如何打消村企顾虑
记者曾了解到,在“村企基金”募资资金过程中,常有股份合作公司的董事长“忧心忡忡”的问管理人、相关部门,如果投资资金出现问题怎么跟股民交代?投资失败经营班子会不会被追责?股民也对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质疑颇多,钱会不会亏掉?会不会影响分红?
这足以见得村企出资之难,而这主要源于股份合作公司存量资金的使用,对安全性要求非常之高。
受益房地产行业上行,高分红策略已成为不少股份合作公司的经营惯性,也是股民普遍的心理预期,但这无疑给领导班子增加了无形压力。曾有多家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向记者表示,“分红压力是领导班子投资决策的重要阻力之一。”经营班子成员是股民选举产生的,如出现投资失误,会影响其任职。
而面对收益高但风险更高的股权投资,领导班子的顾虑更多,曾有深圳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向记者总结了参与股权投资的几重顾虑:股民分红压力;对合作方了解不深,信任度相对较低;股权投资有风险;股份合作公司专业能力不足等。
上述问题综合起来,就需要进一步探索试点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解决公司转型发展难题,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据媒体报道,在各地国资基金力推容亏容错机制背景下,深圳市龙岗区采取了三大举措来激发股份合作公司的投资活力,同时筑牢风险“防线”:一是健全容错免责机制;二是放宽投资决策权限;三是实施分级精准监管。
龙岗区在制度设计上也为村企“松绑”。今年7月,龙岗区政府印发《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股份合作公司在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及改革创新相关工作中,若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同时符合方案制定和实施程序合规、个人及所在单位未牟取私利、未与其他单位或个人恶意串通这三项情形,可免于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也了解到,与一两年前“村企基金”大力动员村企出资不同,此次龙岗村企出资主动意愿较强,相关政府部门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除深圳龙岗区外,深圳罗湖区、南山区、龙华区、坪山区等此前也陆续成立“村企基金”。记者梳理总结发现,针对“村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村企投资顾虑等问题,具体做法包括国企资金参与,加强投资信心;建立补偿机制,降低投资风险;拓宽投资渠道,提升投资收益;第三方尽职调查,开展可行性研究;充分了解合作机构,转变投资观念等。
“房东”变“股东”,第一个“吃螃蟹”的深圳村企们
但此次深圳龙岗区12家股份合作公司出资做LP,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深圳村企。
早在2023年1月,罗湖区与深圳市属国企深高新投合作,联合罗湖区内的蔡屋围、黄贝岭靖轩、湖贝等11家股份合作公司,设立了深圳市的首支“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即深圳市罗湖高新投聚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罗湖高新投聚能基金”)。
该基金总规模1.7亿元,其中深高新投出资近5000万元,罗湖投控出资2000万元,11家股份合作公司出资超1亿元。目前,该“村企基金”已对外投资三家企业,分别为深圳市创想数维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骁阳技术有限公司。
便是从这只基金开始,股份合作公司——这一存在多年却日常并不多见的组织形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23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也与深创投合作,联合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落地了红土龙城创新(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红土龙城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其中龙岗区12家股份合作公司出资4.05亿元,占比超80%。
该基金是当时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深圳村企出资规模和比例最大的一只基金。目前已公开披露的在投企业是深圳康泰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红土龙城基金认缴出资107.65万元。
记者了解到,红土龙城基金并未效仿其他基金,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建立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进行兜底,而是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筛选优质投资机构和投资标的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同时,该基金市场化运作,主要体现在出资没有行政摊派;政府不做风险兜底;参与的区属国企和集企不进入投决会,设立观察员机制;投资机构青睐混合所有制企业等方面。
深圳市坪山区也早已布局“村企基金”。早在2022年,深圳市坪山区佳和一号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便已成立,其中坪山区5家村企:深圳市坪山江岭香江股份合作公司、深圳市坪山坪环股份合作公司、深圳市坪山沙坣股份合作公司、深圳市坪山六联股份合作公司、深圳市坪山马峦股份合作公司共同出资;深圳市坪山区兴坪一号园区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有一家“村企”的参与,天眼查APP显示,深圳市坪山汤坑股份合作公司认缴出资200万元,持股约2.44%。
坪山区马峦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曾勇欢曾表示,“我们提出‘借鸡生蛋’思路,主要就是参股有实力的实体公司和金融机构,分享其发展红利。”
为引导盘活集体存量资金积极参与深圳股权投资,2025年3月,《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发布提到——进一步引导我市股份合作公司富余资金有序进入我市风投创投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已有约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已涉足创业投资,这些村企分布在深圳南山、罗湖、龙岗、龙华、坪山等行政区。
实际上,在“村企基金”成立前,深圳已对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包括鼓励股份合作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改善股份合作公司治理等。例如,为走出物业经济,部分股份合作公司曾在政府鼓励下参与投资地铁三号线(龙岗线)、村镇银行、高速公路,入股优质企业等。
为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可以探索集体资金多元化利用模式,引导股份合作公司聚合闲散资金,提升与金融机构存放大额资金的利率议价能力。探索以资金存放利率为竞标标的,通过公开竞标、利率高者中标的方式确定存放机构,提升资金存放收益率。
政府还可以继续引导和支持股份合作公司开展风险可控的金融投资,提高资金收益。例如,支持引导股份合作公司购买市、区政府债券和市、区国企发行的企业债券,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推动股份合作公司多元化发展。
此外,还可以推动多家股份合作公司联合组建投资主体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利用集体闲置资金合作开展债券、股权投资等业务,拓宽投资渠道,实现集体资金更高水平保值增值。
从而,让从前依靠物业租赁收入的“房东”向新兴产业股权投资“股东”转变,形成从“单一发展”向“无限多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