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李德尚玉实习生王怡茵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
1、全国碳市场迎首份中央文件,生态环境部划三大重点
8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在上述例会上,裴晓菲表示,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实现了起步稳、运行稳,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文件落实。第一,深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的覆盖行业范围。第二,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建立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提升节能减碳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压实重点排放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办、国办发文为全国碳市场建设锚定方向,生态环境部部署落实,后续通过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提升碳市场活力等方式,将推动碳市场发挥减排效能,助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专访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夏应显:中国碳市场迈新阶,坚定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今年,全国碳市场正式运行四周年。这一年,全国碳市场又取得新突破,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扩围,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正式签发,CCER方法学拓展至生物质发电和油气甲烷回收领域,新版方法学增至十个。近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夏应显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碳市场多层级、较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截至2025年6月30日,配额累计成交量6.69亿吨,成交额459.3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登记项目23个、减排量948万吨。碳金融产品类型不断丰富,金融机构参与程度提升。未来,将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市场要素、完善价格治理机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四年间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配额累计成交量持续上升,覆盖行业扩围、首批CCER 签发、CCER方法学新增。未来进一步推动碳金融等方面发展,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3、“十四五”能源答卷: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并从能源供应、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科技创新、能源改革多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期间的能源成果。
“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费“含绿量”显著提升。王宏志表示,“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能源消费“逐绿前行”,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我们以供应结构的优化带动消费结构加快调整,‘十四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是20%,去年已经达到了19.8%,今年预计可以超额完成这一目标。”王宏志说。此外,我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十四五”期间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为全球低碳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十四五”能源成果亮眼,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指标将如期完成。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能源消费“含绿量”大增,风电光伏飞跃发展,彰显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决心与实力,为全球低碳转型助力。
二、地方动态
陕西支持民企与新能源企业签订中长期绿电购售协议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陕西省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实施方案》。“七大行动”包括深入实施政策可感可及行动、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行动、金融惠企纾困行动、加大民营经济要素支持行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行动、法治保障行动。
其中,在深入实施加大民营经济要素支持行动中重点提出,降低用能成本。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支持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和数据中心民营企业自行或委托售电公司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签订中长期绿电购售协议。全面实现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城乡全覆盖,全过程办电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持续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表申请、联合踏勘、限时办结、一并接入”。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陕西出台 “七大行动” 方案助力民营经济,尤其在要素支持方面,鼓励民企参与电力交易、签订绿电协议,简化办电流程。此举直击民企用能痛点,以政策之力降低成本,将有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三、企业实践
中国石化参建全球最大绿氢/绿氨综合体项目
近日,中国石化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签订沙特延布绿氢/绿氨项目前端工程设计(Feed+可转换工程总承包)合同。根据合同,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SEG)全资子公司广州工程公司将与西班牙公司组成联合体为该项目提供前期工程服务。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绿氢/绿氨生产综合体有效促进绿氢/绿氨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该项目位于沙特延布,将利用风光发电制备绿氨,建设内容包括4.5吉瓦电解水制氢设施、约8000吨/天合成氨设施,海水淡化厂、专用码头等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预计于2030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每年可生产40 万吨绿氢、280 万吨绿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项目利用风光发电,投运后预计每年产40万吨绿氢、280万吨绿氨,推动绿氢/绿氨技术规模化,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向化工领域的深度转化,其产出的绿氨可作为清洁燃料,有效降低航运等高碳行业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