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吴佳霖东兴、防城港、广州报道
南海禁渔期的三个半月后,渔民们又回到了渔船上。而当渔船回到大海上开始捕捞的那日,人们称之为“开海节”。
8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侨港、钦州龙门港、防城港企沙渔港同日举行开海仪式。一声号角响起,彩旗飘扬,千帆竞发,熙熙攘攘的外地游客占据了北部湾的海岸线和风情街,让这片中国南部边境附近的港口格外拥挤。
游客到北部湾来看什么?“上午去看千帆出海,下午去看京族演出。”海风吹来凉爽的气息,南洋风情的画卷铺陈在面前,纳凉的人们来到这里。
除了当地独有的边关风情,头鲜拍卖、海鲜长桌宴、海味美食展销、祭海仪式等系列活动伴随着开海节的势头轮番上演。东兴市更是把活动时间拉长到了2个月,金坛音乐啤酒美食消费季、榴莲节、寻边之旅……借着“开海节”的契机,一座座宝藏边境小城铆足了劲头,让世界看见这片海。

外国游客涌入边城小镇
海风、鱼腥、槐花蜜——这些气息构成了陆鸣的童年记忆。在渔船上长大的她,留学归国、辗转北京后如今在广东一线城市打工。每年夏天,她都如候鸟般回到北部湾的家乡,参与盛大的“开海节”。她说,这几座边关小城平日宁静闲适,但今年开海节格外热闹,“游客比往年多了不少”。
针对开海节的海鲜季,广西推出防城港“边城海味”路线。这条线路打通北部湾,贯穿防城港市、东兴市、南宁市等区域,体现出广西滨海文旅一体化的发展路线。除此之外,实施《滨海度假胜地计划》,北海建设邮轮母港、国际康乐旅游港等项目,改造银滩与高德古镇;防城港推进白沙湾度假区、西湾滨海浴场等重点项目;钦州依托平陆运河与龙门大桥建设,开发龙门岛及现代农业产业园。
数据显示,2024年,北海市接待游客6120.6万次,旅游收入为783.9亿元,防城港的旅游人次为3987.72万,收入为363.78亿元,均有高增长。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高俊对南方财经记者表示,除了优质的生态资源,广西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海疆陆疆一线,可以说是离东部沿海地区最近的边关,边关风情有潜力。
广西1020公里陆地边境线上,崇左、百色、防城港三市八县与越南接壤,壮、汉、瑶、苗、京等多民族在此共生。因此,高俊建议,基于其边关区位,跨境的合作与互动,特别是与越南北部的联动至关重要,才可以将这种边关的稀缺性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力。
“免签”是今年中国出入境旅游的“关键词”。入境方面,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同比上升超50%。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稳步增长,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上升53.9%。在“暑期档”,China Travel热度不减。
陆鸣观察到,今年来,越来越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人来到这里游玩。在东兴市的国门景区,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身穿独特花色衣物的东南亚中老年旅行团在兴致勃勃地拍照打卡。
广西和越南的陆地接壤、海域相连。如果在国门景区靠海的咖啡店点一杯海盐咖啡,视线会随着海风穿过口岸的边境线,看到海那边的越南。
2024年10月,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作为全国首个跨境旅游区启动运营,实现“一日游两国”,截至年底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同年,泰国赴广西游客同比增长154%。
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暑期外国游客预订机票前往的城市数量达到144个,同比增加16个,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长最快的前20个城市中,全部为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政策春风的催化和稀缺资源的吸引之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上半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75.1%,入境过夜游客花费同比增长77.5%,排在前5位的外国客源地分别为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和美国。
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北部湾港口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三大独特优势:一是拥有未过度开发的原生态海域,优良的生态环境为高品质生态度假奠定基础;二是具备京族独弦琴等独一无二的非遗,形成独特文化IP;三是依托“一日游两国”的跨境旅游体验,与传统滨海度假形成明显差异化。
粤港澳企业协议投资两千亿
清晨6点,防城港企沙渔港的广播响起,一艘艘满载花蟹的货船鸣笛出港。大约5小时后,部分最新鲜的海产将经由防城港-广州的直达冷链货车,出现在广州黄沙水产市场的早市。广西的向海优势,正在被多条横跨粤桂的快速通道激发活力。
张毅认为,广西要充分利用毗邻中国高消费客源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强化交通连接(加密高铁、增开航线),发挥向海优势,积极承接其外溢的消费需求和投资资源。
高俊建议,北部湾文旅要与周边的粤港澳滨海、海南等区域形成竞合关系,特别是和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合作,打造特色海洋生态资源的产品化。
实际上,近年来,“一家亲”的粤桂不断深化协作,在交通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方面都颇有进展。
截至2024年5月,粤桂之间已建成南广高铁、贵广高铁、益湛铁路等4条铁路,建成合浦至山口、灵峰至贺州等8条高速公路;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泄洪闸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西江航运干线3000吨级船闸全线贯通;稳定开行飞往粤港澳大湾区16条航线,积极构建广西至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飞行圈”。
今年以来,柳梧铁路4标项目、桂平特大桥、南凭高铁崇凭段、来宾西过境线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纷纷推进,南玉深高铁2026年通车后,南宁到深圳仅需2.5小时。
交通红利背后,是东西部协作的制度设计——广东每年17亿元财政援助、1300名技术干部,五年共建125个园区、8个特色集群、787家投产企业,产值6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新签约粤港澳企业在桂投资项目860个,协议投资总额2063亿元。
数字落到个体,是42万农村劳动力在广东稳岗就业,是协作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高于全国平均线。落到餐桌,则是361亿元“桂品”直供大湾区,110个基地贴上“菜篮子”认证。
防城港市民老林的感受最直观:“8月底的一个周末,广州朋友清早开车出发,沈海转三海高速,中午就可以到我家吃海鲜。女儿前两天从深圳坐高铁回家,大概5小时就能到。”
高俊表示,广西的旅游增量主要来自于国内周边市场,因此需要特别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如积极推进国际质量认证,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另一个则需要推进产品的绿色化,因为国际上特别重视海洋旅游的绿色营销,可以引入如绿色酒店的国际认证等系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