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王辉)8月30日至8月31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常州市人民政府支持的2025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产业大会,在常州举行。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在本次大会上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身智能的核心是“能够自主学习的智能体”。智能体应当像人一样,通过技能组合与强化学习完成任务,实现从“感知”到“行为”的完整闭环。具身智能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产线实现柔性化与智能化,让生产线能够自适应产品的快速迭代,进而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他同时指出,具身智能最具价值的落地场景,首先是制造业,其次是养老护理、教育服务,以及餐饮、酒店等民生服务领域。在具身智能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方面,孙富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通过共建实验平台与联合实验室,推动企业与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二是共同申报国家重大任务,增强各方参与的获得感与成就感;三是希望在算力资源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支持,助力创业主体度过技术转化初期的困难阶段。
微亿智造董事长兼CEO张志琦在本次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场景中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的核心挑战,在于满足企业严格的投资回报率(ROI)要求,客户仅为“能算得过账的方案”买单。微亿智造研发的“快慢双系统”架构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快系统在端侧实现快速响应,通过人机协同保障项目交付效率;慢系统则借助持续的数据训练与算法迭代,实现系统自我进化。依托这一架构,微亿智造部署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仅需21天左右,大幅降低了客户的部署成本与使用门槛。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工业场景,从工序维度切入,逐步拓展至打磨、焊接、涂胶等更多复杂工艺环节,为新能源、3C电子、汽车等行业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据了解,8月31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微亿智造联合举办了本次大会的核心会议板块——“工业具身智能系统科技创新专题会议”。会议深入探讨了具身智能如何重塑工业生产模式等关键议题,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联通、微亿智造、顺丰科技、万帮数字能源、辛顿人工智能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企业高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