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钢铁制造的炉火已燃烧了半个多世纪。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的典型区域,蒸湘正以智能化改造和产业链协同为核心引擎,推动传统产业焕新突围,走出了一条降本增效、集群发展的新路径。

图为衡钢生产现场
智慧炼钢,老厂房有了“新大脑”
走进衡钢炼钢厂智能控制中心,整面墙的智能大屏实时跳动着“数字炼钢”的全流程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精准捕捉每一炉钢的明细成本,实现工艺闭环优化。
“这套工业互联网平台可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管理效率20%以上,吨钢成本下降超2%。”衡钢生产管理中心计划科科长曹仁介绍。该项目荣获2024年“智赋万企”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成为蒸湘区智能制造升级的生动注脚。
如今,炉窑专家控制系统、钢管自动喷漆、液压伺服节能等一批智能应用在蒸湘区重点企业中陆续上线,推动生产线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4个集控中心、部署6台套智能机器人、打造7个智能应用场景,生产工艺自动数采率超过95%,“智慧工厂”正在成为这片老工业基地的新名片。

图为衡钢生产现场
协同发展,“链式效应”释放集群动能
2024年11月,湖南金鼎钻采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在衡阳钢管深加工产业聚集区快速投产。从招商到试生产仅用5个月,该项目创下衡阳市“招商落地最快、投产见效最早、政府服务最优”三项纪录。
企业看中的,不仅是蒸湘区优越的交通和产业基础,更是当地政府在精准招商中展现出的诚意与服务能力——从厂房落地到水电配套,从设备调试到政策对接,全程“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扫除后顾之忧。
作为链主企业,衡钢2024年实现产值146.3亿元,带动园区16家规上企业串珠成链、协同发展。2025年上半年,该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2.12亿元,同比增长3.6%,过半企业产值有望突破亿元。新培育的衡阳永安钢瓶有限公司也在上半年实现产值5981万元,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批配套企业的入驻,弥补了关键环节的短板,提升了产业链整体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蒸湘区告别了“单兵突进”的发展模式,通过“体系作战”实现集群跨越。
平时之功,迎风而立
“把功夫下在平时,等风来的时候,早就站在了风口。”衡阳市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戴聪慧说道。
当许多地区还在为订单不足、成本高企困扰时,蒸湘企业却凭借智能产线控本降耗、产业链协同保供稳链、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稳稳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近年来,蒸湘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审批简化、成本降低、政策咨询等一系列措施,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高效协同机制。目前,衡钢特大口径无缝钢管连轧技术开发及产业应用项目已启动建设,智慧园区、科研管理平台等配套项目同步推进,预计2026年7月投产,进一步巩固区域产业竞争力。
炉火未熄,只因添了“智慧”新薪;链条转动,更凭“协同”润滑助力。在蒸湘区“五区五业”的发展蓝图中,钢管制造及深加工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正依托智能化改造与产业链协同,推动老工业基地向新而行。蒸湘区的实践印证了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以创新为笔、以智慧为纲,老基地一样可以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书写传奇,让钢铁之火,照亮“以业兴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张月龙青)